郭鸿莞尔,先请荀彧入座,然后对郭嘉招招手:“多大了,还没个正形。过来,坐。”
郭嘉立即摆出一副斯文有礼的姿态,优雅地走过去,和郭鸿坐在同一张席子上。是那种极其端庄雅正、名士风范十足的跪坐,即使用最挑剔的目光,也找不出一丁点失仪的地方。紧接着,他抛给郭鸿一个求夸赞的眼神,“怎么样?比文若也不差什么吧?”
这一下,荀彧也被逗笑了。
郭鸿认真评价道:“东施效颦,便是如此。”
郭嘉年少顽皮,作出一个浮夸地“西子捧心”动作,“懂了懂了,文若有安民之策,能助兄长镇抚一方。蹭吃蹭喝的族弟,只会让钱袋日渐干瘪。”
郭鸿就稳重许多,一本正经道:“并不会,文若是王佐之才,十六弟是智谋之士,各有所长。为兄的俸禄好歹也有两千石,别的不敢保证,至少酒肉管够。”
郭嘉拽住郭鸿的衣袖:“凉州、并州那样的地方,吏治一乱,湟中义从、匈奴、屠各、西羌、秦胡都爱趁火打劫。兄长再多带些人。”
五原郡位于并州境内,并州和凉州相邻。
荀彧:不愧是奉孝,对局势的变化一向敏感。黄巾之乱的同一年,湟中义从、西羌等老邻居的确趁火打劫,并州守住了,凉州的叛乱却越闹越大,朝廷先后派出皇甫嵩、董卓、张温等牛人率军征讨,最终全部铩羽而归。要知道,张温可是带着董卓、孙坚、陶谦一起上的。
郭鸿揉了揉郭嘉的头发,“人虽然不多,却都是武艺出众的游侠儿。为兄谨慎一些,没问题的。”颍川也不太平,多留点人保护家眷,他才放心。
郭鸿跟荀彧探讨了治理五原郡的方案——赈济灾民,安抚百姓,招降流寇,诛杀首恶,整顿吏治。
荀彧心中一动——挖人要趁早。
并州军以精锐著称,吕布、张辽、高顺、郭淮等,皆是良将。尤其是张辽,以八百并州铁骑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居然一路杀到帅旗之下,险些活捉孙权,威震江东。给孙权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据说张辽的名号亮出来,能止东吴小儿夜啼。
荀彧略微踌躇,取左伯纸,研墨提笔,写出记忆中的并州籍武将名单交给郭鸿,“这些人也不一定就在并州,有劳府君试着找一找,找到几个算几个。不拘出身,士族、寒门、平民、奴仆,只要足够勇武,都可以结交。”
郭鸿欣然答应。
他此去并州,归期不定。难免多操心一些。
“我离开京城的前一天,杨公(司徒杨赐)向陛下谏言,逐步削弱太平道的势力,悬赏捉拿张角。谁知陛下觉得太平道教化百姓,以符水治病救人,名字听着也很吉利,挺好的,直接跟杨公吵起来。竟然一点颜面都不留给这位帝师,将他罢官免职了。哎,太平道的势力,已经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信徒数十万,迟早要出大乱子。”
荀彧和郭嘉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朝廷的重大决策,他们只能干瞪眼。陛下凭实力错过了瓦解太平道、消弭一场叛乱的机会。
随着张角召集太平道的信徒。颍川的流民越来越多,聚在一起洗劫过路商旅,搞得阳翟城日渐萧条。
现任的颍川太守文府君,贪污受贿是一把好手,搞治安就不太行——他出巨资买官,显然不是为了积德行善。他在任的这两年多,一昧横征暴敛,搜刮财富。逼得百姓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口碑奇差无比。
而且,大汉的郡太守三年一任,最多连任三次,也就是九年。
还有一个月,文府君就得卷铺盖走人,新任的颍川太守阴修阴府君已经到了阳翟城,就等着开春交接公务了。所以文府君忙着捞钱,毕竟是从“西园万金堂”买来的官职,总不能亏本。
日复一日,盘踞在附近的太平道信徒已经超过一万人。抢过路商旅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开销。他们开始杀掠土豪士绅,抢钱抢粮抢女人,连官府都管不了。
文府君更是深谙混官场的法则——多做事多犯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太平道渠帅相安无事,不影响俸禄。镇压他们,万一把人逼得提前造反了,反倒惹祸上身。所以他选择装聋作哑,无视太平道。
朝□□败,民不聊生。官府又指望不上,钟、荀、韩、陈、郭、辛等本地望族无奈,组织了许多青壮男子,一面救济乡民,一面驱赶流寇,保卫家园。
又过了几天,阳翟城外,十里长亭。
郭鸿身穿窄袖劲装,腰佩利剑。在他身后不远处,两百儿郎个个背着弓箭,佩着腰刀,等待出发。
大汉禁止私藏兵甲,尤其是甲胄,违者视同谋反。但竹木弓、拓木弓之类的软弓,以及雁翎箭、匕首、佩剑等兵器是可以合法持有的。兽皮护甲也无妨。只能说,不愧是律法传家的郭氏子弟,精准地把握了尺度,没有触犯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