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舍得,她可舍不得。
现在家里的银钱就那么多,今时不同往日了,早前家里有钱有地,这么吃可以,现在这么吃,等大旱来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鸡不能杀,肉可以割,鱼的话,去河里碰碰运气,说不定也就省了。
想到就立马行动,她拿着渔网和竹筐就出门了,碰见二娃,就让他跟着一起去,两个人肯定比一个人强。
二娃笑嘻嘻地说“娘,你可找对了人,家里抓鱼我最行,同龄人没有几个能比得上我。”
她撇了一眼二娃,悠悠的说“那我怎么没有见过你抓鱼回来啊!”
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继而有点感伤地说“之前抓着就直接跟小伙伴烤了吃,后来家里不是出事了吗,这不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河里摸鱼就泡汤了。”
李夏夏有点懊恼自己提起这茬干啥,这才十三岁的孩子,就算再怎么懂事,也只是个孩子啊!
赶紧转移话题地说“后天就过节,我现在在想这饭菜怎么整呢!”
二娃也没有意识到他娘生硬地转移话题,还真的以为她是在为这个发愁。
他想了想说“要不进山,咱们看能不能抓几只兔子,或者其他的东西。”
虽然山里李夏夏已经去过很多遍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要是瞎猫就碰上死耗子呢。
先抓鱼,其他等会再说。
两个人挽起衣角裤腿,按着二娃的指挥,还真收获了一条巴掌大的鱼,接着再接再励,又收获了两条。
经过一上午的忙活终于得到了六条巴掌大的鱼加一条一斤重的大鱼,还有四五只螃蟹呢!
打一桶水回家养着,一般到后天还死不了。
中午一家凑合着吃完,她又马不停蹄地往山里赶去,后面还跟着大娃和二娃。大娃他姑姑家不远,来回一早上也就够了。
两个男孩去打柴,李夏夏去碰运气。
她决定往深一点里面走,外围都被她收刮得差不多了。
她先四处看了一眼,确定安全,再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这四周的树木比外面的要粗壮一点,地上的枯枝烂叶杂草也丰富了不少。
走了好一会啥也没有看见,就看见了几棵辣椒苗,下意识地收进空间,别浪费了。
这家当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积累出来的。
越走越深,她此时有点害怕,就拿出放在空间的菜刀,这菜刀可以砍菜,这空间自然允许把它收进去。
突然她惊喜地看着前面的一棵苹果树,现在三月份这个时候算是比较早熟的一批苹果。
有些苹果已经熟了,掉到地上,都烂掉了。她摘了一个,用衣服擦了几下,尝了一口,还挺甜的。
这苹果树虽不大,但是收获个几十斤应该没有问题,她赶紧把位置记住,浑身有劲地往回跑,找大娃二娃他们来帮忙。
这时腿也不酸了,腰也不疼了,身轻如燕地去找帮手。
大娃二娃他们下午也不接着砍柴了,一起帮忙摘青枣。
李夏夏把地上的还算新鲜的苹果捡起来放进筐里,不能浪费。
大娃和二娃麻利的爬上树,看见个头大的,就摘下来。
大娃他们摘的都是位置比较高的,李夏夏就把她能够到手的苹果,也摘了下来。然后负责把他们装满的筐接过来,放在地下。
现在苹果也算是精贵的玩意,到时候去集市卖应该也能再给家里舔一笔收入。
今夜李夏夏睡觉都是带着笑意,喜悦之情再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在睡梦中被笑醒。
早上神清气爽地回娘家通知明天来吃饭,再去买几块豆腐回来,明天当菜。
在忙碌中终于迎来了过节的日子,李夏夏一大早就抓紧时间杀鱼,洗螃蟹。
她早就计划好了,一道鱼汤,一道煎鱼,一道麻辣豆腐,一道炒鸡蛋,一道红烧肉,一道冬瓜炖肉,一道清炒油菜,再来一道菜煎饼,这八道菜就齐了。
在李夏夏看来已经十分丰富了,让人挑不出错来。
还没有到下午两个姑子就带着各自丈夫和一个小娃娃早早的过来。
整个院子就突然热闹了起来,大人在说话,小孩在玩闹。
两个姐夫不可能让李夏夏来招待,只能是他们陪老丈人说话。
大姑子王春儿站在院子里,将周围环视了一遍,还算干净,柴火堆得也挺高的,看来李氏没有她想的那么不中用,好歹是把这个家撑起来了。
二姑子王盼儿则是手脚麻利地帮李夏夏洗菜,切菜,三个女人围绕着厨房忙活。
李夏夏也不知道说啥,对两个姑子就是微笑,然后沉默地干着自己的活。
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在现代的时候就不擅长跟亲戚打交道,在她心里客人可比亲戚好相处多了,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