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两个哥哥偷偷发笑 ,昏暗中大娃就着淡淡的月光发现二娃比以前黑了很多,手臂上的肌肉也粗壮了一点。以前他就是个急脾气,平常不爱带两个弟弟玩,也不爱干家务活,总喜欢跟同伴一起下水抓鱼虾,上山掏鸟蛋,烤麻雀。
小孩子入睡得快,眼看两个孩子真的睡着了。大娃压低声音说“二娃,最近家里怎么样了。”
二娃一脸我很能干得模样,把他砍柴卖柴赚钱的事情说了一遍,重点突出李夏夏在镇上如何厉害,招呼客人的话一套一套的。当时他感觉他娘在发光,特别美丽。
就这么有的没的聊了几句,两兄弟也沉沉的睡过去。
清晨的空气异常的新鲜,吐出几口浊气,再吸进几口空气,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家里的地都栽种完了,就剩一些除草浇水的活,王老头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一大早王老头就带着锄头去地里溜达了,大娃带着二娃上山了。家里就剩一个还在睡觉了四娃,和打扫卫生的王珍花以及准备出门的李夏夏。
她往篮子里装上十几颗鸡蛋,准备往村长家中走去。这次多亏了他大伯,不然大娃这次也不可能找到这么好的活计,理应好好感谢人家。
李夏夏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在屋外就遇见出来的王婶子,李夏夏主动打招呼道“婶子,我正要找你呢,大娃昨儿回来了,我瞧着长高了,也结实了。这些都是托了他大伯的福。还有我拿了几颗鸡蛋,给大壮他们补补身体。”
王婶子一脸严肃地说“既然大娃叫他一声大伯,他帮这点忙不算啥,你这样客气,岂不是生分了。”
李夏夏一脸真诚笑着说“我这鸡蛋是给大壮的,又不是给娃他大伯。大壮叫我一声婶子,你说我给侄子几颗鸡蛋过分吗?”。
王婶子看她是真心诚意的想要送过来,也不推拒,说了几句闲话,也就散了。
王村长看见自家婆娘空手出去,回来的时候提着一篮鸡蛋,不禁问道“这鸡蛋哪来的。”
她放下鸡蛋,就跟自家老伴唠起嗑来,“富贵他媳妇,小夏,她送过来,感谢成才叫大娃去大娃打工。我推脱不过,就给收了。这孩命苦,谁曾想富贵就这么去了,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的。”
王老头深深的吸了一口老旱烟,缓缓地吐出去。他从小与王招财一起长大,感情一向不错。
那天王招财拿着十几亩地的地契来找他,让他帮忙卖掉。他眼里的王老头,一双颤巍巍的手,满脸的伤痛,灰白的头发,比从前苍老了不止十岁。
他心里难受啊,他不想老兄弟一辈子挣来的地,被人压价,只好自己出手按原价买下,并在这个基础上添了一点。
家里人大多是老实本分的人,加上迫于对他的余威,对他的行为就算有啥看法,也都没有人提出反对。
第十三章祭祀
还有几天富贵就去世满一个月了,一家人每天都在忙碌着,伤心的情绪早消失。
偶有几次三娃和四娃提起爹,表达想念的爹时候才会再次引起悲伤的情绪在蔓延。
孩子们都是敏感的,知道每次提起爹,爷爷娘亲还有哥哥姐姐们的脸色就很难过,渐渐地也不再提起。
李夏夏今天突然被人告知明天是祖宗的忌日,要拿祭品去祭拜。
这边的习俗是每年固定的几日需要同一个祖宗的后代,也就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做上几道好饭好菜前去祭拜,请祖宗吃饭。
当然这些好饭好菜祖宗是吃不上的,最后都是各家拿来的,各家再拿回去吃。
原身之前也祭拜过,只不过当时那宗祠里没有她丈夫的牌子。
按着记忆,她傍晚的时候,早早就把明天要做的菜准备好。家里没有啥肉,只好让三娃去村里卖肉的大叔那里割两斤回来。
今天王大叔早早就杀了一头猪,等三娃过去的时候,卖得没有剩下多少了。因为只要是王氏家族中的一员,明天都得派人前去祭拜。
这给祖宗吃的饭菜可不能马虎,没有肉也得有鱼吧。祭品越丰富,越能引起他人的羡慕,这情况也导致了一股攀比之风。没钱的人为了面子好看,打脸充胖子,特意买了一些价格昂贵的食物。
王村长对这风气也不好说啥,毕竟人家买了,最后也是进了自家的肚子,没有浪费啊,而且花的是自家的钱,他管不着。管多了,别人还会以为他是在嫉妒呢。
在外地的可以托亲朋好友煮好饭菜替你祭拜,只要回来给她钱就行。这钱必须得给,不然就是对祖宗的不敬。
李夏夏打算准备一道红烧肉,一道炒鸡蛋,再来猪肉炖笋干,再来一个素炒小青菜,最后加上白米饭,四个菜一个米饭,她觉得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