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就负责清理桌面和给客人送酒水,以及收钱。还好李夏夏提前让他到老店帮忙了几天,适应一下流程,不然开业第一天就能把他忙得晕头转向。
多开了一个店,今日赚的钱也翻了一倍。
柱子收钱的时候,都下意识算了好几遍,生怕给人算少了或者算多了。
渐渐地柱子一个人也能完全把控住新店的整体情况,有条不紊地进行。
王春儿他们一家知道柱子忙碌的生活,也放下心来。有活干,就说明有收入。
李夏夏躺在床上心里头盘算着,今日赚了多少钱。
今日两个店加起来有十两的纯利润,按照这个速度,一个月之后又有一百两的存银了。
生活有盼头,干活越卖力。
………
“先生,得知你对新的吃食比较有兴趣,今日特意带你来这里,品尝一下这个新的美食。”一个穿着墨绿色长袍 ,体型修长,留着胡须的中年男子,对一个白发微霜,瘦弱的老人,低声道。
那中年男子名叫何永,是紫云书院的一名老师,也曾受过这个老人的教诲。得知这个老人要到云县游玩,立马放下所有的事情,特意前来作陪,替他安排一切事务。
“哦,被你这么一说,我倒挺好奇的。”老人哈哈一笑,大步走着。
早就被老人叮嘱过,一切低调行事,切勿声张。
两人跟普通的食客一样,进店吃饭。
“何为麻辣烫?何为烧烤?”老人看着木板上李夏夏制作的简单菜谱,发出疑问。
现在都不用店家解答,热情地客人就自动讲解了。
最近有不少外地来的客人,每每进店,总要发出疑问。
这时本地的客人,就会自发地抢答,把这个美食当作镇上的一个特色,激情地推销着。
何永把麻辣烫和烧烤都点上,又点上了一壶酒。
老人平常就有两个爱好,一则好吃,二则嗜酒。凡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搜罗当地的特色吃食。而且他酒量奇佳,平生没有遇到酒量胜过与他的。这是老人骄傲的事情,也是遗憾的事情。高处不胜寒,独孤求败的滋味不好受啊!
“先生,你觉得如何?”何永把酒给添上,殷勤问道。
“卖相尚可,等我尝尝。”老人拿起筷子尝了一下麻辣烫,又看了一眼周围的人如何吃烧烤。
跟着他们的动作也品尝起来肉串,又抿了一小口酒,放下酒杯。
淡淡地开口:“吃法新鲜,但是味道一般。若是能把配方改进一些,或许能在府城站住脚跟。”
话虽是这样,老人还是把点的东西吃完,没有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老人对这个深有体会,自然不会糟蹋粮食。
老人打量了一下王记的布局,有很多设计是他从未见过的。
加上李夏夏制作的口罩都引起老人的注意,他忍不住跟李夏夏问道:“老板,这是何物,何用?”
李夏夏看着一举一动皆有一股风范的老人,留意了几眼。
“这是我自己制度的一个东西,名叫口罩。这不整天做饭,烤东西,油烟重,这些会使人脸上积满了一层厚厚的油,而且长时间吸入这些油烟,我这鼻子受不了,难受。这个口罩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我说话,也不会把口水喷到吃食上。”
李夏夏把肉串翻了一个面,抬头对着两人说道。
“果然民间有巧妇,你这想法不得啊!”老人称赞道。
“老先生,你过奖了。”
“老板,老夫有一个不情之请。”
“您请说。”
“我可否把这个口罩告诉其他人。”
“有何不可!这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你只需拿两层布,……”
李夏夏边做烧烤,边说制作口罩的方法。
“多谢老板。”老人点头致谢,又示意了一下何永。
何永立马心神领会,拿出一个银子递给李夏夏,“这是饭钱和谢礼,请老板不要推辞,收下就好。”
第一百十一章猪价
李夏夏也没有客气,直接让二娃收下。这两人摆明就是钱货两清的态度,不愿欠人人情。
看见两人走远,二娃靠近低声说道:“娘,这两位是啥人,出手这么大方,一给就是十两银子,这个咱们全家累死累活,得挣一天才有这个收入。”
李夏夏挑了一下眉,开玩笑道:“等你以后有钱了,你自然就跟他们一样,不会心疼这点赏钱了。”
二娃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娘,你错了。我以后有了钱,也不会这么大手大脚。”
………
“先生,你刚刚跟那老板要制作口罩的方子是?”
“你应该也猜到了一点,去年南方大涝引发瘟疫,有多少人染病身亡。你还记得御医说的病从口鼻而入,之前用的面纱太过轻薄了,防范有限。我刚刚听那妇人的形容,或许这个所谓的口罩对传染病有所帮助。但是这个还得找御医求证一下,勿擅做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