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兴奋了一会,都冷静下来了。
赵立根跟大儿子交待说:“去了,就好好帮忙。你舅母心肠好,惦记着咱们,有心帮衬一下我们。别让她失望了”
“知道了爹。我不会让舅母失望的。”赵柱子狠狠地点了一下头。
秀红在一旁开口道:“大哥说事情都很仔细,肯定可以的。”
第一百零九章收弟子前篇
吴启看书看不到一半,就沉不住气,凑到李云阳身边。
他是李云阳的舍友,两个人关系还算过得去。
“李兄,你知道苏大人收弟子有啥讲究吗?”
李云阳被一问,也放下了手中的书,“不知。”
吴启也不抱什么希望,从李云阳口中得知什么关键信息。他也知道他这个舍友,家境都不如他,肯定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只不过他现在找不到第三人聊这个话题,才勉为其难地找他聊一下。
“上次老师说苏大人致仕回乡,不愿空空度过剩余岁月,想收一人做关门弟子,将毕生所学传授与他。但是老师没有说苏大人收徒的要求,而且咱们也没有见过苏大人,现在投其所好都难。”
吴启最近因为这个事情,烦得一个头两个大。他自觉天赋一般,跟周围的人相比而言,平平常常,按理说是不可能拜师成功 除非祖坟冒青烟。但是似乎只有他这么认为,家里人都觉得他优秀得很。
尤其他老爹自从得知这个消息,早就筹集了一大笔银子,准备用银钱开路,给他砸出一条青云之路。
“你也不用太过烦恼,这个事情谁都不知道,心里也都没有底,那就证明谁都有机会。”
李云阳一边宽慰吴启,一边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他十分渴望被这个学识渊博的苏大人收在门下,但是他除了勤奋好学以外,其他似乎也没有出色的地方。
两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互相看了一眼。
吴启还是静不下心,就大步出门,想找其他人交换一下情报。
李云阳虽心有波澜,但是还是逼着自己看书,他还没有把这个经义研究透彻,还不能放纵自己。
柱子天没亮就出发,到达镇上的时候天刚刚亮起来,能看清周围的景色。
他按着娘交待的地址,找到了王记这个招牌。他看着紧闭的门,和周围都没有开业的店铺。
他就在王记店铺下的台阶那里坐着,静静地等李夏夏她们的到来。
大娃每天都会早起,先把店里的东西收拾一遍,再去铁铺那里。
他一开门,就发现柱子表哥一个人坐在那里。
“表哥,你啥时候来的,怎么不敲门啊!”大娃叫了一声,热情地把他邀请进来,他早从李夏夏嘴里得知柱子今日要来帮忙。
柱子站起来,拍了一下身上的灰尘,“我刚来。”
大娃揽过柱子的肩膀,感受到了衣服上的湿意,就知道肯定来了好一会了。
“一般来说,早上店里都不是很忙,忙的时间段是下午和晚上…”
大娃简单地和柱子介绍了一下王记的基本情况。
柱子听得十分认真,要是可以的话,他都能当场做一份笔记,把大娃说的都当成重点来记。
王老头架着牛车,载着李夏夏和两个孙子,也到了。
“外公,舅母。”柱子有些紧张,但是还是挺直腰板,大声地喊道。
李夏夏一看还是挺满意的,来得早说,明挺勤快的,紧张但是不胆怯,好好培养估计也能独当一面。
“吃饭了吗?”李夏夏把板车上的东西拿下来,问道。
柱子赶紧上前,帮忙拿。
“吃过了。”
“那就跟着我们再吃一顿,我们都还没有吃呢!年轻人饿得快,活动几下,刚刚吃饱的肚子又得饿了。”
李夏夏喊二娃去把三娃他们叫起来,等会吃完早饭,就该去上学了。
早饭一般是面条,或者去买一些馒头过来配着米汤吃,再加上鸡蛋。
李夏夏跟往常一样,煮了一大锅面条,烫了一斤多的蔬菜,再把鸡蛋用筷子搅散,放油,煎一下。再倒入面条里,搅拌均匀。
满满的一大锅,看着惊人。但是每人一大碗,分一下,就见底了。
家里除了大娃以外,每人一大碗就够了。
柱子抵不过热情,只好也坐下跟着他们一起吃。
他早上太早起来,只匆匆吃了两个昨夜王春儿给他准备的饼,来到镇上的功夫,肚子里的东西早就消化掉一半了。
吃完饭,该上学的人离开了。该去铁铺的人 帮忙把猪肉切成小块,也抓紧时间离开了。
刚刚开始还挺多人一大早就过来吃麻辣烫,后来新鲜劲过了之后,吃的人就少了。
云县这边早餐还是清淡为主,比较少吃重口味或者油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