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奔波一路,也馋一口热乎的东西。
所以孙氏端着香喷喷的面条过来时,两个人一扫而光,全吃干净了。
“大嫂,你的手艺可真好,做的面条真香。”吃完面条,苏晚晚挑大拇指夸赞。
宋远也在一旁配合着点头道,“是啊,大嫂的手艺真好,面条真好吃!我连碗底的汤都喝的不剩了。”
孙氏听见两个人的夸赞,眉眼笑眯成了一条缝,“这面条是骨汤做底的,所以才这么好吃,我这手艺可比不上小妹,还是小妹做菜最好吃。”
“大嫂,你别谦虚了,你煮的面就是比我煮的好吃。”
“哈哈,小妹,你们爱吃,晚饭大嫂再给你们多做点好吃的,解解馋。你说说,想吃啥菜,晚上大嫂给你做!”
第494章 城里买宅子
“大嫂,你随便做啥,家里有啥好东西,你看着做就行。”
孙氏点头,“那行,大嫂看着做,家里好吃的不少,给你做几个爱吃的菜。”
这一趟出去,挣了不少钱,加上之前攒下来的钱,买一个大宅子绰绰有余了。
关于买宅子的事情,苏晚晚和苏家人商量了一下。
现在可以看宅子了,遇到合适的,就直接买下来,一家人搬去城里住。
乡下的日子虽说过得也还不错,可到底是非多。
要能搬到城里,能更清静一些。
苏家人早就盼着能够搬到城里去,这要是搬到城里去,家里的小崽子们也不用在书院住宿,每天都能来家住。
家里人多,都住在一起,才更热闹。
这时常见不着的,大人们没少惦记孩子。
以前没钱没办法,现在既然有这条件了,去城里买宅子,无可厚非。
回来后的几天,苏晚晚没在家歇息多久,就和宋远还有家里人一起去城里看宅子了。
二十一世纪的房价贵,而这年代城里的房子也不便宜。
苏晚晚问了一圈价格,稍微大一点的宅子,大概要两三千两。
小一点的,看着还不错的,至少也得要个一千多两。
再便宜的,就看不入眼了,还不如乡下的宅子。
再大一点的,得四五千两。
价格太贵的,苏晚晚也舍不得,最后挑选了一个三进的宅子。
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共二三十间屋子,一家人住,完全够了。
即便请几个下人回来伺候,那也有住处。
价格是两千八百两。
原本房主要价三千两,讨价还价一番以后,最后便宜了二百两。
这样的价格,不算贵,可对于乡下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搁在以前的苏家,那也是想也不敢想的。
乡下人就是干一辈子,都挣不来这么多钱,做梦也不敢想,能来城里买宅子。
买下来后,卖家连带着家具都一起送了。
因着卖家要随儿子搬离这边,才急着出手的。
家里有不少红木家具,都折算在房价里,带上这些名贵的家具,苏晚晚觉得捡了大便宜。
见苏家买好了宅子,宋远这边也在看房子。
他想离苏家近一点儿,不想隔太远了。
所以必须在苏家定好宅子以后,他再定。
苏家新买的宅子,隔壁就有一家二进的院子。
要能买下来,就能继续和苏家当邻居。
大小也合适,他家里人口少,二进的院子,十几间屋子,完全够住了。
可房主没想卖房子,宋远硬着头皮去问了一下。
能继续和苏家当邻居,他就是多花点钱,也是乐意的。
一般这种二进的院子,都在一千五百两左右。
宋远为了让房主愿意出手,直接给了两千两的价格。
听见宋远的报价,房主动摇了,想着把房子转手卖出去,能净赚五百两,是笔不菲的收入,有钱不赚,岂不是傻子?房子卖了,大不了他去城里其他的地儿,再买一间二进的宅子就是。
白挣五百两,省着点用,用个十几二十年都够了。
于是在宋远的一掷千金下,买下了这间二进的宅子,继续和苏家当起了邻居。
苏晚晚得知宋远多花了那么多钱置办宅院,忍不住说道了他几句,“宋大哥,这宅子的价格这么贵,你为什么要买呀?”
多五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
宋远却觉得没什么,“晚晚,价格是贵了些,但是能继续和你当邻居,两家住的近,就是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如果为了省这点钱,而使咱两家隔的远了,以后互相走动,就没这么方便了。
等你嫁给我了,想回娘家,出了院门就到了,多好啊!
钱咱们可以慢慢挣,来城里可不就为了能住的舒服方便么?”
听宋远这么一说,苏晚晚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