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问他真的认不出来这个字吗,纪应淮还装傻充愣地逗他,说自己怎么可能认识这么厉害的人。
现在回想起来,哪是不认得,分明是在寻他开心呢。
对联写完了,安立夏回过神,把笔挂到了笔架上去。
城中铺子里买的普通红纸有些掉色,他和小芸碰了纸,沾了一手的红粉。
净手时,小芸对着铜镜突发奇想,伸出手指往自己眉心点了一点,红色的粉末在那白皙的皮肤上留下了一个圆圆的红点子。
她傻呵呵地咧着嘴笑,问安立夏,“师母快看我看我,我现在像不像那观音菩萨座下的女娃娃?”
“像,”安立夏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特别可爱,很有福气。”
小芸一听自己被夸了,嘴都合不拢,跟在师母身后把手上的红粉洗干净后,就蹦蹦跳跳地蹿去了厨房,去找师父了。
“慢点跑,新鞋还没穿服帖,当心摔了。”安立夏在她身后提醒道。
“我知道啦!”小芸立刻放慢了步伐,让师母放心。
她听纪应淮讲故事的时候听到童话里的人物有水晶鞋、小皮靴穿,小小地表示了一下自己的羡慕,然后就收到了师父给她定制的鹿皮靴子。
和这儿寻常的款式不一样,它鞋底做了现代式样的小方跟,只有两三厘米高,但走起路来和公主们一样有清脆的敲击音。
小芸特别喜欢,今天除夕才舍得穿上,有事没事就走两步。听着声音,感觉自己也会魔法了。
“哒哒哒”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纪应淮都不用看外头,就知道是二人过来了。
他刚刚把皮和馅全部准备好。
馄饨馅做了三种口味的:传统荠菜肉馅、咸蛋黄虾肉馅和菌菇肉馅。
原本还想做玉米肉馅的,但柱子今晨没找到卖玉米的,厨房阿嬷说去年玉米卖价低,今年种得人少,这会家里有存货的基本都是留了种等着来年种的,于是只好作罢。
纪应淮在现代的时候学过包馄饨,他经常包一些放冰箱里存着,等不知道想吃什么的时候就拿出来下一点,凑合一顿。
安立夏虽然没亲手做过,但以前过年他见他娘包过,稍微会一点。学着纪应淮的动作尝试了一下,很快就上手了。
只有小芸完全没做过,她一手托着皮,一手举着搅馅的筷子,呆呆地看着两个大人。
她家实在太穷,只有当年收成很好了过年才舍得买大肉吃。
虽然他们那儿都说过年吃了馄饨才叫团圆,但她爹觉得做皮子费时,肉包进里头肉味都被糟蹋了,硬是不让她娘做。
一碗纯烧肉,一碗素菜,运气好有鱼,那就再加一碗鱼。这就是顶顶好的一顿年夜饭了。
那会吃到肉味,小芸就能笑一晚上。哪像现在跟在师父师母身边这样开心,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荤素搭配,样样不缺,每天都吃得像过年一样。
纪应淮举起筷子在她眼前挥了挥,“看好了,师父教你。”
小芸“嗯”了一声,认真地盯住了师父的手。
“先在中间放一块不大不小的馅,然后对折,再对折,把这两个角捏到一块,”纪应淮把做好的馄饨举给她看,“像这样,就好了。”
“这两个角是怎么沾到一块的?”小芸用力按了,但面皮在她手里就不像在师父师母手里那么听话,怎么也沾不上。
安立夏用筷子在她的馄饨角上沾了点肉沫,“干着合不拢的话,就沾一点肉汁或者清水,再按上去就能粘住了。”
“真的哎!”小芸捧着自己亲手做好的馄饨,满眼惊喜,“它好好看,好圆润……它和小芸一样有福气。”
这孩子气的话语,叫纪应淮与安立夏皆忍不住笑了。
“把它放在那边的空碗里,一会煮了给你吃。有福气的小芸吃了有福气的馄饨,以后一定福泽深厚。”纪应淮提议。
小芸想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不,就要和所有馄饨放在一块煮一锅,一锅都有福气,大家吃了大家都福泽深厚。”
纪应淮笑道:“还是小芸元帅考虑周到,是师父狭隘了。”
“师母,看,师父又瞎说了,大过年的不能说不好的词。”小芸笑嘻嘻地蹭到安立夏身边,光明正大地打小报告。
安立夏点了点头,“那我们让师父多包一点有福气的馄饨作补足好不好?”
“好呀好呀。”小芸看热闹不嫌事大。
笑语伴着锅中煮得“咕嘟咕嘟”冒泡的鱼汤香气一块飞出了门,厨房里洋溢着过年的喜乐气氛。
在午时到来前,他们把祭祖需要的一桌子菜做完了。
夫君做菜的场景,无论看多少回,安立夏都站在一旁盯得十分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