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许溪云你有些本事,可那是什么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本本分分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可远远不够。
反对的话已经就在嘴边,可她看着妹妹那亮如星辰的眸子,正一脸期待的望着她,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许溪云怎会不知姐姐心中所想,她安抚似的开口:“姐姐,我们既已来到京城,又有如此机会摆在眼前,不为百姓做点什么,实在是心里难安。”
“再说了,当初我们也曾无意于这些腌臜之事,可姐姐你经历了什么你还记得吗?我们只不过选择了站在真相那一头,你便遭到歹人劫持。”
当日许暮亭被太子绑架一事还历历在目,不禁惹人后怕。
“只有我们变得强大,才能保护自己和所爱之人,不是吗?”
许暮亭前半辈子有妹妹要照顾,有家要撑,一直被柴米油盐琐碎之事牵绊着,早已失去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可她小时候也是读过书的,也曾做过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此时心里仅剩的一点热血被许溪云一番话点燃。
如今她们俩在世间已无牵挂,孑然一身。
若是论豁得出去,那可真是没有谁能比得上她们了。
她的眼神也一瞬坚定起来,抛开内心那些无谓的杂念。
一拍桌子,潇洒道:“做便做了!要做便做罢!”
往事做便做了,未来之事,想做便做罢!
第42章 包袱
这雪洋洋洒洒的又下了几日, 这下不止皇帝官员急了,百姓也开始急了。
眼见厨房里的米缸都要见了底...炭也几乎烧无可烧。这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虽说朝廷承诺会开仓放粮,可外面的路面连出门都难,更别谈去赈灾点打探情况了。
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想起许溪云之前说的话来, 那许半仙, 是的, 自那日大雪毫无征兆的下起来且没个停的意思的时候,许溪云在他们眼中, 俨然已经成了口口相传的许半仙了。
可许半仙不是说,这雪并不会下多久吗?
要不是这雪下的人实在没法出门,他们定要将那风满楼团团围住,找她要个说法。
要说才开始被闷在家里是享受, 是难得, 是一家人的团聚。现在则是焦虑,是郁结,是相看两生厌。这不,许溪云已经听见对面那家人又吵又闹三天了。
自那日进宫后,皇上又派人来寻了她几次, 她给出的答案始终如一——只要有罪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灾害自会解除。
和昶帝怀疑之余,却又口嫌体直地不断催促程砚加快进度,早日使那贪赃枉法的千古罪人伏诛。
要知道,这雪多下一日, 库银的钱便如流水一般哗哗往外淌, 每每思及此, 和昶帝真是恨不得把那些人抽筋拔骨来泄愤。
这日,百姓大多又睡到快午时才起床, 不是他们躲懒,而是这口粮实在是有些寥寥可数了,他们只能多睡一会,来减少自己的饥饿,少吃一顿是一顿吧。
也有实在饿的不行的,裹上了家里所有的厚衣服,准备出门去那传说中的赈灾点探探虚实。
可他甫一出门,却看见自家门前工工整整得摆了几个麻布小口袋。
打开一看,稻麦黍菽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小块肉和一条鱼。
为了防止这粮食被掩埋在雪中,放的人还贴心地竖了根长长的木棍,指引人说底下有东西。
那人一时喜不胜收,抱起来就往屋内跑,也不管上面淋落的雪沾湿了自己胸前的衣裳。
不止他一家,这日除了那些平日便不愁吃穿的高门大户外,京城许多平民百姓都在自家门前领到了这天降的粮食。
与粮食一道送来的,还有一封信,写信之人笔迹秀逸圆润,犹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又不因对象是千千万万的平头百姓而显得轻视浮躁,每一字皆能看出书写之人之用心。
“今逢盛世之苦难,亦是上天予以考验。我知众惶恐,举国防,万巷空寂。共安乐,亦可共患难,国泰民安终有时,现尽以微薄之力,共渡难关,还望心中仍怀点点春意,叫凛冬也能开满娉婷之花朵。”
不知是这几兜粮食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还是这一封信熨帖了众人的心思,总之,这日子竟也相安无事地过去了。
若是百姓真闹起来,又是免不了的一出财力人力的消耗。有灾情,却无混乱,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雪一天一天的下,日子一天一天的捱,和昶帝催了又催,总算接到了舒王程砚要觐见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