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她家与张家离得不远,且爹是竹篾匠,编的篮子、背篓、草席等很是精致耐用,家里来往的人多,听得消息自然也多。
杨奶奶,苏婉知道,张康毅的娘,之前去买肉时见过,是个和气的老太太,很喜欢杏儿安儿。
“早先,张爷爷分家就是因为张芳后娘生了张松后腰杆硬了,跟王婶儿总吵嘴,还骂康明伯,说康毅叔以后要跟着大哥过日子,康明伯要替爹养儿子。”
那时,张军就做主替三个儿子分了家,即便小儿子才五六岁,他还是带着老妻与小儿子单独过。
村里是有极品人家,但像张芳后娘刘氏这样的,还真没见过。
大部分补贴娘家也就是自家男人当家后给娘家重节礼,时不时接济一下,可像刘氏这样卖女儿补贴,还真是独一份儿,苏家村第一奇葩!
苏婉打算回家后用美食贿赂一下老爷子,对张松严厉点,这小子要是跟他娘一样又蠢又坏,那张芳更没活路。
第32章 槐花美食
知道二姐今儿要做好吃的,杏儿安儿都不去隔壁上学了。
两人虽说在学堂念书,但迟到早退是常事,因他俩年纪最小且是夫子的小孙子小孙女,别的孩子倒不敢嘲笑,也不敢向两人看齐。
苏婉也不强求两人按时去,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现在玩一玩没什么。
因此,如往常一样,带两人吃完饭就喂鸡扫院子,梨花忙着洗锅拌猪食喂猪,忙完时间还早,去隔壁地基上的洋芋地掐蔓。
因为肥力足,洋芋长势非常好,但藤蔓太高却不是好事,苏婉仔细叮嘱:“抬着篮子就行,不能碰这汁水更不能吃,有毒的。”
要是红薯蔓,还能做菜,可这土豆蔓,只能晒干当柴火烧。
梨花过来时,苏婉已经掐了半畦。
“前几日爹还念叨,这洋芋长势好,哪成想这藤蔓长旺了也不好。”梨花帮忙掐,见苏婉将有些新长的也掐掉了,心中很是疑惑。
苏婉其实也不太懂,但她觉得既然已经有主藤,其他的能掐的都掐,主藤也掐断,免得长得过高吸收养分,长出来的土豆都是小疙瘩。
杏儿安儿帮忙抬着篮子将藤蔓运回门前,倒在土路一侧晾晒。
苏婉知道土豆蔓人不能吃,但动物能不能吃不确定,怕晒在院子被鸡吃了中.毒,所以直接晒在门外。
太阳趁着农忙人低头劳作,悄悄移了位置,杏儿安儿晒得脸蛋红扑扑,苏婉招呼回家洗手,下午不热了再掐。
两小的盼了一早晨,见二姐终于回家做午饭,欢呼着将篮子抬到路边翻倒,争先恐后进院门洗手。
看着早晨和得烙饼的发面发的不是很好,苏婉决定饭后再烙槐花饼,先做午饭。
槐花麦饭倒也不难,采回来就放在凉水里泡着的槐花很新鲜,冲一遍凉水后放在竹匾控水,趁这会儿功夫,苏婉将凉拌的槐花焯熟。
控干水分的槐花拌上加了盐的面粉,花椒粉是用石窝怼出来的,有点粗,苏婉闻了闻也加了一勺。
白瓣绿蒂的槐花裹上面粉蒸熟,揭开锅盖甜香扑鼻,盛到碗里放一点辣椒面,撒上嫩葱切得葱花,淋上炸了花椒的热油,喷香喷香。
目送学生跑回村子的老爷子也闻到了香味,转头回屋就跟李氏念叨,“婉婉又捣鼓吃食了,也不知费了多少油!”
李氏笑着不说话,老头子就嘴上念叨,她也习惯了。
大清早杏儿安儿就跑来说中午不要做饭,家里要做槐花麦饭,因此,中午李氏没做主食,却煮了半锅红豆粥。
儿子与儿媳忙着给洋芋地除草,这天气越发热,煮的稀饭下午送到地里,当水喝解渴还能饱腹。
苏婉过来送饭时,见老爷子瞪着眼睛,她故意道:“奶,我家素油不多了,下午要烙饼,家里有多的匀我点呗,我家榨油了还。”
“行,下晌你烙饼奶给你看火。”李氏乐呵呵答应。
老爷子却是念叨,“没油了也不知省着点,还吃油炸饭,不会过日子。”
苏婉端着稀饭往回走时,回了一嘴,“我这还不会过日子,都吃上槐花麦饭了,过几天还和秀儿去捡核桃花,您老眼里我这都是不会过日子,那全村没几个会过日子的人了!”
“我说一句你偏要顶一句是吧,端回去,不吃了。”老爷子憋气。
苏婉已经进了自家院门,扬声道:“给我奶吃!”
李氏端着菜进正堂,老爷子跟在身后,“可见是被长青给惯坏了,家里做饭还轮到她做主!”
李氏没接话,将凉拌槐花、麦饭放到桌上,复又去端稀饭。
再进屋时,老爷子的筷子搭在碗上,筷头油亮,她只当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