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苏长青却是一派从容。
村里种植蒜薹,可是他仔细合计慎重考虑过的,今年卖蒜薹是有些辛苦,但来年可就不一定了。
他这些日子将家里事都撇给妻女,自己在外头跑,就是为了保证蒜苗抽薹期间不缺水不缺肥,确保蒜薹长势。
只要长势好,到时候卖,即便赶不上兖州蒜薹的价,也不会太低,村里人就有得赚,日后,村里人也能靠种蒜薹多一笔进项。
这厢忙得天昏地暗,倒是分散了注意力,当秦家派人来时,才察觉时间过得飞快,估摸着已经快要殿试了。
第126章 会试得中
秦府来的人是大管家闻声和王嬷嬷, 同行的还有镖局的人。
前者是来送消息,后者则是送镖。
苏志栋在京城置办的东西托镖局送回昌平府苏家村,而镖局早就得到消息, 因此选择与帝师府小姐的车架同一时间出发,因此两厢便宜之下一路同行。
打点镖师送出门后, 张氏、苏长青才招待秦府的人。
事有轻重缓急,闻声和王嬷嬷也没觉得被怠慢, 将主家交代的事一一道来。
临走前王嬷嬷笑道:“家中若得闲,两位小姐去府上与小姐叙叙旧。”.
苏婉笑着答应, “成, 待大哥的院子收拾的差不离了, 我和妹妹去给师娘请安。”心中却在思忖, 这话应该是王嬷嬷自作主张。
现下为着大哥亲事,家里忙得很,师父师娘心里也清楚,而未来大嫂秦芸, 迫于害羞不会主动开口。
因此,定是王嬷嬷担心秦芸惶恐, 想让她们姐妹去陪陪,开解一二。
对于王嬷嬷的自作主张,闻声看了一眼便转移视线, 回程的路上,王嬷嬷做了解释。
她是想让小姐多了解一下苏家,毕竟小姐回京城一年多,与苏家关系有些疏离, 成亲前能重回此前的亲近,成亲后小姐的日子能更自在些。
王嬷嬷也没隐瞒自己的私心, 回府后向夫人请罪。
秦夫人倒也没多说,只告诫不可有下次,私下却是找女儿谈心。
她现在一女两子,长女即将出嫁,幼儿在膝下亲自养护,送至京城的长子也已经进书院读书,生活如意,心境自然舒朗。
来昌平六七年了,容颜不显衰色,竟是越发年轻。
目光从女儿瓷白的脸颊游移到乌黑的发髻上,嗔责道:“在京城可好?你师兄经常来信,倒是你,只送了两回。”
秦芸轻轻摸着幼弟白嫩光滑的脸蛋,按捺住想弹一弹捏一捏的冲动,笑道:“我在京城一切都好,若是不好早就给爹来信接我回来了。”
看着在熟睡的幼子的脸上越发作怪的手,秦夫人笑着捏住,道:“跟娘说说,一年没见,娘想你想得紧。”
秦芸钻进她娘怀里,嘟囔:“有了二弟,娘哪还有功夫想我啊!”
秦夫人轻抚女儿脊背,笑言:“真是越长大越刁钻,娘和你爹给你去了多少信,你自己数数。”
秦芸翻了个身,仰躺着说起京城的点滴。
不过,她还真没啥不顺心的。
虽爹娘不在身边,只有一个同胞弟弟,去年在家中族学今年还去了书院,见面的机会不多,但上有祖父母庇护,还有未婚夫时时关心,又不用操心府里人情往来,生活不要太滋润。
与她相比,同府姐妹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顺心了。
于她而言,最糟心的莫过于姐妹之间的机锋。
想到京城祖宅一大家子姐妹私下里勾心斗角,对外却装出个和睦样,心里很是羡慕未婚夫家姐妹一家亲。
见内室只她们娘俩,秦芸低声道:“娘,你是不知道,八妹妹丢丑给祖父祖母丢了好大的脸。”
秦夫人微微惊诧,京城府上的事,她只交代乳娘管好自家小院,其他两房的事无需多打听,若是二老有事可来信,因此,这几年关于府上的情形,越发不清楚。
看女儿神色,些微恼怒,更多的是不屑不齿,放下心静听。
秦芸自顾自道:“去年乡试,昌平府中举的人有三位同师兄一道参加今年春闱,师兄就邀请同住,祖父知晓后安排他们住在咱家的别院,那里距离琼林书院近,四人可以与琼林书院的举人结交切磋。”
“也不知为何,府里下人传言祖父看中了那几位举人,府上未定亲的几位姐妹就急了,八妹妹竟在师兄带着三位同科拜访祖父时发难。”
说到这里,秦芸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不怪她脸皮薄,而是八妹妹着实是失礼又狂妄。
秦卿早就派婆子打听到消息,知晓几个泥腿子来府上,便派人盯着,只要人一出书房,她买通的下人就演一出指桑骂槐的戏码,定是让那些泥腿子无地自容,再不会应承亲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