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种田)+番外(388)

啊••••••

过来二堂哥家送烤鸭顺便听了一耳朵梁家先祖八卦的苏婉瞠目结舌,这••••••

“先梁老太爷肯定后悔死了!”

还以为是自己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苏婉连忙捂嘴,手刚抬起来才反应过来是安儿。

安儿满脸遗憾,“好端端的就因为以前认识,帮太祖皇帝出谋划策,就硬生生将头名状元让了出去,我要是先梁老太爷,肯定后悔死了。”

老爷子瞪一眼没见识的小孙子,道:“那是你!”

先梁老太爷才没后悔死呢!

那可是小小年纪就能哄得地主家少爷乐一整天的人,不仅没后悔死,后来仕途更是顺畅。

依苏婉说,主要还是因为先梁老太爷的脑子好使。

先梁老太爷当时对朝局、太祖皇帝处境有清晰的认知,也知道,即便自己跟太祖皇帝没交集,也不可能考中状元。

因为太祖皇帝需要拉拢的人太多了。

只京城诗书传家的世家就有好几家,这些人家的子弟不仅从一出生就接受正统教育,而且战乱多年也没放下过学业,而他,只是在陪着地主家少爷时跟着夫子正经念过几年书,后来都是自己看书,偶尔能得紫阳县令、师爷等人指点一二。

一甲三名,世家勋贵占两名,还有一名留给江南大族的弟子,他这个佃户出身的贫寒子弟,能得二甲传胪已经很不错了,说不得还是太祖皇帝不想寒天下寒门学子的心。

因此,欣欣然接受了进士榜名次,外放成为马平县县令,及至知天命之年,已经成为两广总督,妥妥的封疆大吏。

太宗即位后,其升迁调回京城任工部尚书,后又平调任户部尚书,是本朝建立以来唯一一位出任两部尚书且入内阁的阁老。

先梁老太爷于内阁首辅任上病逝,太宗赐谥号“文贞”。

因其考中进士为官后,鲜少回祖籍昌平紫阳,因此,梁家在昌平的势力不显,以至泰安年间出生的人都不知昌平有如此英才先辈,但老一辈人皆知紫阳梁家。

苏婉从老爷子口中得知梁家族史,很是赞叹感慨了一回。

安儿却是不同,知晓了先梁老太爷的仕途史之后,双眼放光,大言不惭道他日后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以至于村里鱼塘破冰捞鱼后,给府城亲戚送鲜鱼时,他狠狠地重新瞻仰了一回自己偶像的曾孙兼好伙伴。

梁栋被他炙热的眼神看得发毛,隔着厚厚的棉袄搓胳膊,“干什么?”

这怪兮兮的眼神盯得他很慌啊,想到京城有些人的癖好,连忙跳脚道:“我可不搞断袖啊,你要找去找别人。”

断••••••断袖????!!!!

安儿反应过来被好兄弟误会,连忙解释:“我也不搞断袖,”说着搓搓手,“我就想看看偶像的曾孙。”

得了,嘴上说不搞断袖,可脸上谄媚的表情加之这搓手的动作,可真够猥琐。

不过梁栋的注意力不在这,疑惑道:“偶像,那是什么东西?”.

“我二姐说崇拜的人就叫偶像!”安儿说着揽住好兄弟脖子,神秘兮兮道:“你有你曾爷爷的手书吗?”

梁栋怀疑,“我曾祖的手书都在京城,你想看日后去京城我请你做客,到时候在我家书房看。”

他曾祖的手书一向不外借,但苏志安是好兄弟,请到家里在书房看,应该没事儿。

闻言,安儿双眼放光,大声道:“那可说定了!”末了又压低声音道:“你曾爷爷那么厉害,你读书上点心。”

不然,就是丢我偶像的脸!

梁栋一脸莫名其妙,他曾祖都过世好多年了,再说,苏志安应该不认识他曾祖吧!

在好兄弟不解的眼神中,安儿口若悬河,言辞间对先梁老太爷的敬仰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听得梁栋目瞪口呆,他,他曾祖这么厉害?

还有,他曾祖年轻时竟然当过土匪???

不是,他曾祖当年原本应该是状元的,为了避嫌成了二甲传胪?????

送走依依不舍的好友,梁栋晕乎乎去了书房。

梁老爷子正在悬腕练字,这是他自幼练出的习惯。

梁栋没出声打扰,托腮坐在椅子上独自沉思。

苏志安知道的关于曾祖的事迹应该是道听途说吧,他曾祖咋可能当土匪呢!

大哥说过,曾祖是再和蔼不过的人了,就连当年还是皇子的太子殿下都喜欢听曾祖讲课呢••••••

梁老爷子停笔,才发现屋内多了一个人,他也没出声。

只是,怎孙子的表情如此••••••变幻莫测,一时喜上眉梢,一时皱眉不满,晋中变脸的戏法都没孙子变脸快。

“怎么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