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逸靠过去,依偎在安儿身上磨蹭,嘴却抿得跟蚌壳一样紧。
安儿摸着他脑袋笑:“男孩子大气一点,想要干什么就直说。”
“小叔叔,我们去赶集。”旻逸利索道,都不给拒绝的理由,“我爹赶马车,三爷爷赶马车,肯定能坐的下。”.
安儿笑看二姐和妹妹,别有深意道:“多赶一辆马车只坐咱俩我爹肯定不乐意,不过人要是多,说不定••••••”
旻逸眼睛发亮,冲向苏婉:“五姑姑,我们去赶集吧。”说完才记起小姑姑,连忙转头补充道:“小姑姑一起。”
杏儿慢悠悠剥着炒番豆吃,“又没人邀请我,我才不去呢。”
旻逸一头冲过去扎她怀里,扭着屁股撒娇:“小姑姑一道去,一道去,人多热闹!”
杏儿乐呵呵抱着他逗着玩。
待出门时,两辆马车停在路边,苏婉见老爷子的马车不止有厚厚的靠背,角落还固定了小炉子,将李氏也搀了上去。
“您老跟爷爷坐一个车,清净!”
马车驶出村子时,遇到了村里要去集市的人,一道上了马车。
一行人在集市上就遇见了带着孙子逛的梁老爷子,两相问好,还一道去了苏种林家的羊肉泡饼摊子喝了一碗肉多料足的羊汤。
梁老爷子年长十岁,但看着比苏老爷子还年轻,端着热碗暖手,笑看人来人往,道:“真热闹,我小时候回乡过年,腊月集还摆在前街呢,也没这么长。”
“是哩,前两年大旱萧条了不少,去年今年才缓过来。”老爷子应和。
他很是羡慕梁老,当年梁老在府城也是极有名的,无他,梁家先祖是本朝建立后第一批考中进士的学子,在昌平府的地位很是不一般。
这些年虽他们这一门搬去京城,距离保定府更近的紫阳祖宅只留有下人照看,但不影响梁家在昌平府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好些平民出身的读书弟子心里多多少少都以梁家先祖为榜样,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考中进士改换门庭。
老爷子亦是不例外,可惜,他的身体不允许他参考,若不然说不定••••••
见苏老爷子脸上多怅惘,梁老笑着宽慰:“志栋已经在京城,待他高中,贤弟也去京城转转,马车慢点大半个月也能到,不费事的。”
“唉,我这都老了••••••”苏老爷子叹息。
两人聊了一回,分别时见两小只头对头说话,苏老爷子笑道:“梁兄得闲了来家玩,府城距离我们村近得很。”
梁老正有此意,笑着答应,当即定了上门拜访的时间,“我在家也没事儿,子贤若是不弃,后日登门拜访。”
头一次被人称呼字,老爷子笑着答应,心中却是消散不去的怅然。
待逛完集回到家,才告知家里所有人,后日有客登门!
李氏、张氏又是一通忙活。
主要梁老爷子梁老夫人以前是正经的官老爷官太太,人还在京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两人都担心给老爷子丢脸,因此很是重视。
李氏还私下找孙女,悄悄道:“婉婉,你灶上手艺好,定几个菜,到时候招待客人。”
见她紧张又担心,苏婉握住她粗糙的手笑道:“这有啥,我过去做,到时候方婆婆给我打下手。”
担心奶奶在二堂哥二堂面前为难,她故意道:“不过说好了,到时候二堂哥可要管我们一大家子的饭啊!”
“管管管,要什么东西跟奶说,奶早早给你备好。”别看老爷子时常念叨苏婉刁钻,可在李氏这里,这些个孙女孙子,最贴心的还是眼前这个。
而且,她有些话不乐意与老伴、儿子儿媳说,更不会与孙子孙媳说,只给这个孙女说,想着梁家贵客,道:“人在京城住了大半辈子,听说梁老夫人还是京城大家闺秀呢,奶就怕准备的不好让人看了笑话。”
丢自家人的脸,让老爷子没面子,说不得还会气出病,因此,她想着准备周全一些,免得失礼。
“这有啥,咱家以诚待人,即便饭食比不上京城的精细,那也不算失礼,我师父当年来咱家,都说很有风味呢。”苏婉很会宽慰人,而且她是很能理解李氏有些做法想法的。
李氏闻言乐呵呵道:“那就好,奶就怕让人看笑话。”
苏婉当即定菜单,自打从师娘秦夫人那里知晓番椒在京城盛行的时间久,且很多人习惯吃辣口,她就将辣口菜作为招待京城来的客人的主菜之一。
当然,她家京城来的客人也就两家,师父秦家、知府大人卫家,不过现在又多了一家!
梁家马车驶入村里时,已经是巳末。
天气难得好转,毫无威力的阳光懒懒地躺在村道,坑洼处的积雪向四周蔓出湿迹,穿着厚厚棉袄棉裤的孩童顶着脸蛋上两坨黑红皲痂,呼朋唤友,互相扔着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