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种田)+番外(236)

秦小鹿、苏旻逸还抱起一起,却是停手望着山上,向往道:“我也想去。”

梨花没好气道:“死了那条心吧,你两要不听话,以后可不带你们出来玩了。”说完提溜起两人的衣领,往帐篷处走。

俩崽崽也不怕掉地上,松开对方,故意曲腿在半空荡悠,嘴里喊着荡秋千喽!

秦芸的喊声,刚爬上山顶的苏志栋也听到了,他站在路边笑望谷底,即便人影小小的,他也不介意。

风过山林,沙沙作响,他笑着转身往下山回村的路走去。

“志栋~”

听到身后叫声时,已经能看见山下村庄,苏志栋驻足转身,就见张康毅从山路下来,见人加快脚步,他站树荫下等待,“康毅哥,你咋在山上。”

“我来看看地,这不眼看要种番薯洋芋了。”张康毅笑道。

想到停了三年的作坊,今年也没听爹说上工,苏志栋问道:“今年作坊开工吗?”

自大旱后,作坊就一直停工。

今年南边的流民陆陆续续回家,本地人有地有粮,吃的番薯洋芋有限,作坊若是开工,也会有人来卖洋芋,若是不够,还能去北关收。

本来,他就想去北关收洋芋早早开工,收到从府城传来的消息,歇了心思,张康毅道:“也不是不行,不过我准备洋芋收了再开工。”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以往,张康毅总觉得这类人肯定女气,没有男子气概。可看着面前之人,他却不得不承认,世上真有这种人。

心中已是百转千回,面上却丝毫不显,道:“京使来巡,家里谨慎些!”

苏志栋一惊,面色微变,不过一息又恢复平静,笑道:“康毅哥,你从哪得到的消息,一般这种御史巡查不都是隐姓埋名私下查访的吗?”

张康毅惊讶于苏志栋的镇定,不过,他也没恶意,直接开门见山道:“说是保密,但想知道的人总会知道,而且,这次是圣上特意指派,并非微服私访。知府大人让人传话,巡查使可能会来咱们村。”

几年北地不再免费,而北旱南涝,又是局部蝗灾,国库估计也见底了,所以,今年北地的税收尤为重要。

“圣上派人来,也想看看救灾情况,查查是否有贪污之事,不用想,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两人边说话边往山下走,眼看快到苏家门口,张康毅斟酌后问道:“志栋,之前洋芋切块种的法子,在前知府大人面前婉拒了酬谢,朝廷也没见动静,但这次番薯育苗移栽,圣上可能会有赏赐,明面上是我,但你也知道••••••”

苏志栋打断他的话,毫不在意,“康毅哥,朝廷要封赏你接着就是了,番薯都是你从南边带回来的,咱村也是你家最先种,大家都知道。”

张康毅回望后山,压低声音:“圣上跟前的人不要小瞧,若是不想正面碰上,提早想个合适的法子••••••”

苏志栋看着青砖路上的背影渐行渐远眉眼沉沉,直至身影消失在褐色院墙后,才进自家院门。

菜园忙碌的张氏见长子独自回来,且脸色不好,还以为咋了,惊慌道:“你咋现在回来了?”

“娘,没事儿,我回来取苹果。”苏志栋正了脸色摆手,没见到爹的身影,问道:“我爹呢?”

“去你里正爷爷家了,也不知啥事儿!”

想到张康毅刚才所说,苏志栋猜测,“应该是今年税收的事儿吧,免税三年,今年开始收税,应该就是这事儿。”

张氏担心,“也不知会不会涨税?”

苏志栋提着篮子在柴棚下的木炭堆挑拣,道:“应该不会,咱们北地去年就风调雨顺,今年也该交税了,南边说不定还得继续免。”

南边,蝗灾才过,即便今年雨水正常,水稻能丰收,那也得先让支撑了三年的灾民吃饱肚子,收税,最快也得等明年。

更何况,回家的流民还需要安顿,若是能遇上像卫大人这样真心为君为民的好官,说不得能不向朝廷伸手,自己解决归乡人的安家问题。

可若是遇上那没手段的,估计朝廷还得出钱!

张氏起着菜畦,嘟囔:“还是风调雨顺的好,虽要交税,但人勤快些总不会饿肚子!”

心中无不庆幸有二女儿,不然,就自家以往的家底,哪敢大旱之下天天吃两顿干饭不说,馍馍、点心还不断顿!

苏志栋装好木炭,从灶房提了半只鸡,用竹筒装了好些调料粉,提上水果才出门。

此时,山谷湖边,安儿正在用镰刀削树枝。

这根树枝有小孩儿手腕粗,长且直,他准备将旁枝树叶削掉,用来做鱼竿,见小师弟、小侄子往这边跑,道:“你俩看着火,等我钓了鱼咱们一起烤。”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