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种田)+番外(151)

“我明明就跟着婉婉讲的做,我娘和大嫂晒的好好的,就我的烂了。”对于这件事儿,她也很是委屈。

第64章 要成亲先擦亮眼睛

吃过杀猪饭, 帮忙的乡邻离开后,苏婉才知晓,为何今日李秀儿的姑姑会来。

原来, 是说亲的!

第一次去赶腊月集,下午归家前苏志刚去李梅香家取车时, 遇见邻居杨家的人,虽只是一个照面, 但杨家老爷子就上心了。

上次去赶集,又见了一面, 且还见到了苏长青, 自李梅香口中得知是苏志刚三叔, 旁敲侧击打听一番后便动了心思。

所以, 这才托李梅香来探口风。

老爷子说着杨家情况,不时瞥长子一眼,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长青,你面生, 再去打听打听,梅香说杨家的的铺子经营不善只能租出去, 也是看上志刚能干,你去打听打听,娶亲看人不看家, 咱也不是那等嫌贫爱富的人家。”

苏长青没立即接话,而是转头看向大哥苏长渝。

就连抱着孙子的柳氏都过去,想说几句,到底碍于苏长渝的脸色没张嘴。

苏长渝强撑着笑脸, 笑道:“有劳三弟了,志刚这门亲事要能成, 到时候给你包红封。”

他知道,老爷子这样安排是表态,若再不识好歹,可能后果是他绝对不想看到的,因此,顺势应下。

老爷子满意点头。

进院门前,苏婉看着村道上的背影沉思,被苏志栋推着进门。

她问道:“你说大伯这是诚心改过,还是表面功夫?”

“别琢磨了,二堂哥有自己的打算。”

苏志刚确实有自己的打算。

秦夫人做媒的张家,明显不合适,若是杨家合适,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拒绝理由。

他先是托在腊月集摆摊的苏种林打听杨家,然后又借着置办年货多跑了几趟安阳县,也不知是杨家特意安排,还是纯属意外,这天竟然在羊汤摊子前见到了说亲对象。

.

个子高挑,落落大方,甚至还有些泼辣劲儿,苏志刚请人喝了一回羊汤。

老爷子见二孙子神采奕奕回来,笑道:“这是捡着银钱了?”

“爷爷,与杨家的亲事,不如定下来。”苏志刚边卸车边道。

“你认真的?”老爷子盯着孙子看了好一会儿,方问道。

“我今天见到人了,在种林叔的摊子上吃了一碗羊汤,爷爷,等我卸了车细说。”

苏志刚卸车后,给马骡添了饲料,才回上房。

“爷爷,人我看着还不错,处事大方,而且是个有主意的,嫁过来奶奶能轻松些。”

他这话说的委婉,可老爷子活了一辈子,人精一样的人物,立即有了思量。

孙子说处事大方,言外之意就是不嫌弃苏家在村里,毕竟杨家在县城,嫁个县城人家才算门当户对。

至于有主意,老爷子沉思,依照二孙子的情况,家里必须有一个贤内助,不然没法应对长子一家,以后日子一团糟。

“你三叔打听来的消息,杨家家风不错,说是铺子经营不善只能租出去,你三叔猜测可能是想子孙后辈走仕途,所以这才慢慢脱手买卖。”

“有主意也好,你也需要个有主意的人,不然我跟你奶走了,你得••••••”话至一半,老爷子断了音儿。

到底是长子,他不想长子在小辈眼里太过没份量。

殊不知,此时,杨家亦是齐聚一堂。

杨有田虽现在已经不插手其他三个儿子的家事,但威严依然在,一句话,分家另过的三个儿子连夜来大哥家。

他爹是走街窜巷的货郎,因战乱家里家底被一点一点消磨光,到他成年时,国朝渐稳,他克绍箕裘,重新跑起货郎的买卖,后来倒卖粮食,及至而立,在县城买了铺子碾粮卖粮。

一辈子精打细算,日子越过越红火,眼看四世同堂,本想颐养天年,没成想,家里出了个不食烟火只看风月的“文雅人”。

四子自小是个怪胎,不喜经商下地,就好书画古玩,时不时就高价买一些文人字画。

一出手就十几几十两,一次两次家里兄嫂还能忍着,时日一久,三个嫂子就各有心思。

他说教了几回,可惜无甚用处,一大家子兄弟四人磕磕绊绊过活,等到老伴儿去世,他就给四个儿子分家,自己跟着大儿子过。

大儿子是个憨厚老实的,种地碾粮样样拿手,到孙子这辈,看着也就比他老子精明一些,可没想到重孙竟然是个机灵的。

才五岁的年纪,就跟着巷子里相熟的年龄大点的孩子跑去学堂,被夫子发现也不害怕,还说自己想知道大哥哥们每日出门玩什么。

就这样,蹭了半天课,在家里人找孩子找疯了的时候,被夫子送回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