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芸嘟囔:“师兄才不会攀比,一定是他想到了爹你要给祖父母送年礼,这才让张家舅舅准备的!”
亲眼看着小棉袄胳膊肘往外拐,秦嵩云叹气,“哎呀,这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这还八字没一撇就护上了,以后可咋办?”
“爹~”,被爹打趣,娘也是看好戏的样子,秦芸难得害羞,跺着脚叫了一声,转身跑出屋子,道:“我检查下东西。”
“才来时还怯生生的,这才几个月哦,也就说起亲事稍微有些女儿家的样子。”
听丈夫念叨,秦夫人失笑,道:“她是不打算回京了,以后志栋若是科举有所获,说不定还要专门回京去张扬显摆一下。”
无视丫鬟婆子,偷听的秦芸跺着脚跑回屋,扑在炕上用被子蒙住头。
这股害羞劲儿,及至休沐随爹去苏家还没彻底消退。
苏婉见秦芸不如往日活泼,担忧道:“师姐,冻着了吗?”
秦芸摇头,规整好自己的东西,到通堂见到杏儿安儿才话多起来。
主要是安儿向她打听书院学子去北关的事儿,她恰巧听了好多,现在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听得杏儿安儿惊呼声不断,嚷嚷着比说书人说的都好听!
“哎,来的路上碰见张松张柏了,他们去府城干嘛?”
“不是去府城,去赶集了吧!”安儿嘟囔,随即道:“也不知道跟我说,要早说,一起去。”
秦芸好奇,“赶集,什么集?”
得知有腊月集,盘算着几时去,她还没去过。
“要不我们明日去,越往后人越多,虽热闹但太挤了。”苏婉提议。
秦嵩云刚从书房出来,就听到女儿嚷嚷着去腊月集,笑着摇头,对苏长青道:“芸儿还是小孩心性,苏兄可别惯着。”
“哪里的话,乖的很,腊月集在县城,也不远,明日刚好家里去置办年货。”苏长青笑说。
次日,一大家子全员出动,马车后还拉了一辆板车。
安阳县的腊月集比之上次来,热闹了三倍不止!
青烟白雾痴缠缭绕,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一张张冻得通红的笑颜氤氲在烟火中。
一直萦绕在苏婉心头的疏离感莫名消散,脑海只剩四个字——太平长安!
也许周遭的人,生活只挣扎于温饱线,但他们满足于当下的安定,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秦芸见她脸上的笑容,是自己不理解且从未见过的,好奇道:“婉婉,你笑什么?”
“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我很荣幸!”苏婉牵住秦芸的手腕,指向远处的小摊,“走,我们去那边看看。”
人太多,安儿杏儿反倒没玩好,主要两人分别被爹娘抱在怀里,没有自由行动权。
最开心的就是秦芸,买了小竹雕、竹编玩具,挑了小背篓、竹蜻蜓、货郎鼓(拨浪鼓),给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做玩具。.
在经过对联摊子时,兴冲冲道;“我们也卖对联吧,大师兄写,我们叫卖!”
由于她的声音过于响亮,惹来周遭人转看,苏婉连忙拉着她钻入人群。
本以为是一时兴起,没想到秦芸却是认真的,以至于回到家就开始张罗买红纸剪裁。
杏儿安儿举双手赞成,跑前跑后帮忙。
三人忙到吃晚饭,却被兜头一盆凉水。
对联摊子的核心主力,却不答应。
安儿放下筷子气嘟嘟望着大哥,气呼呼道:“大哥,你早不说,我们都准备好了,你不写,我们拿什么卖?”
“我啥时答应你写对联的?”苏志栋悠哉吃饭,出口的话很是气人。
秦芸左看右看,对安儿道:“算了,师兄不写你写。”
安儿怯缩,“我,我的字不好看,软趴趴没风骨!”
见一桌人不时看来,尤其是对上二姐的眼神,他心里很是沮丧,不过转眼看到师姐时却是眼睛一亮,兴冲冲道:“师姐,你写吧,你的字儿好看,比二姐的还好看。”
他自觉这个主意很好,秦芸却是想都没想直接拒接,“不行,我们女孩子的字迹不能传出去。”
“啊~为啥呀?”
“反正我们女孩子的字迹不能让外人知道,你记住就好,娴儿也要记住。”
••••••
三人的摆摊计划夭折,不过安儿却是豪言:明冬的腊月集,必有他的摊位!
杀年猪当日,一大家早早起床吃过饭,所有的大锅都烧上热水,等着杀猪匠来。
为了省事,两家同一天杀,杀猪饭就在隔壁做。
苏婉梨花早早去隔壁帮忙备菜洗菜,为中午的杀猪饭做准备,秦芸带着杏儿安儿去村里玩儿。
李氏有些担心,“小芸会不会有事,婉婉,要不你去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