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人家家里,苏婉本想买点礼物,却被李秀儿说了一嘴。
“咱们都是小孩子,不用这么多礼,我买油糕只是因为表弟爱吃,他还小不能出门。”末了压低声音道:“我敢保证,志刚哥种林叔都买了,若是太贵,我姑肯定不收。”
不过,苏种林、苏志刚明显比孩子更懂庄户人家的礼数,买的都是不贵的,前者一斤瓜子,后者一斤麻花。
李秀儿的姑姑李梅香接待了一行人,对龙凤胎夸了又夸,解释家里其他人出去摆摊了,孩子也跟去帮忙,只她留在家看门照顾四岁的小儿子。
末了,交代几人中午来家吃饭。
“姑姑,我们中午不来了,留着肚子在集市吃,你别给我们做饭啊!”李秀儿拿油糕逗表弟,听这话回头说道。
“那咋成,都是娘家亲戚。”
安儿已经因为早饭吃得太饱后悔了,连忙作揖,急急道:“姑,集市上好多吃的,我们今儿先去尝一尝,下次来在你家吃。”
苏种林、苏志刚也推辞了一回,一行人才出门。
杏儿安儿如脱缰的马,每个摊子前都要看看,尤其是卖吃食的,明明肚子很撑已经吃不下,还要站在摊位前闻香味,念叨下晌回家前来买,带回去吃。
苏婉发现,除了卖吃食的,也就卖孩子玩具的摊子生意好,陶俑泥人、竹雕小器具••••••尤其是卖木剑木刀木马的摊子前,被上至十一下至六岁的孩子包围了。
摊子旁边竖着一柄大木刀,做工精细不说还涂了彩漆,很是惹眼。
“那是我姑父的摊子,走,给安儿买把大刀。”李秀儿兴奋道。
苏婉捏了捏杏儿的小手,站着没动。
杏儿指向远处卖风筝小摊道:“我们去那边。”
安儿也摇着头拒绝,“我大表哥给我做了木剑,我们去别的摊子看看。”
他知道,这要过去,这位他都没见过面的姑父肯定会送刀剑,那是人家挣钱的,怎能白要!
一行人慢悠悠转着,每个摊子都瞧瞧。
中午吃得炸菜盒,丸子汤,魏小妹还买了半斤油酥饼。
几人围着小炕桌蹲在地上吃,杏儿安儿嘴挑得不行,“炸菜盒没二姐做的好吃。”
梨花虎着脸瞪两人,炸菜盒的摊子就在旁边,让人听见多不好。
杏儿安儿吐着舌头,埋头吃丸子。
魏小妹尝了一口油酥饼,端着汤碗边喝边四处看。
此时,已经是午时过半,正是吃午饭的时间,好多城里人家拖家带口出来吃,吃食摊子的白气白烟不断,整条街都氤氲在烟气中,烘得人周身暖洋洋,屋顶的积雪也被消融,沿着屋檐滴答滴答落下。
下晌,就是大采购。
苏种林、苏志刚将车赶出来时,一行人已经买的大包小包。
往县城外走时,遇见了一卖粗布的摊子,魏小妹、梨花各买了两匹。
“二堂哥,要不你也买点,回去让奶专门缝下地的衣服。”苏婉提议。
苏志刚不仅抱了四匹布,还买了一大把糖葫芦。
已经尝过五六种吃食,还打包了好些的杏儿安儿有些看不上糖葫芦,不想一路都拿着,将糖葫芦往竹筐的边缘插。
苏婉给两人一个脑壳蹦,“二堂哥专门给你俩买的,好好拿着,我丑话说前头,掉车上脏了也要吃,谁的掉了谁吃。”
安儿嘟嘴将糖葫芦拔下来,想抱怀里又怕弄脏衣服,双手向前举着很是别扭。
“来,嫂子给你俩包住放篮子里。”魏小妹抽出垫在篮子底的油纸帮两人解围。.
进村时,阳光已经没有了午时的温度,马车上沾满泥水。
苏长青将小儿子抱下车,见人有些犯困,道:“为了陪你们去集市,你二堂哥马车都弄脏了,去帮忙洗车。”
想睡觉的安儿揉着眼睛,看到马车上的泥有些嫌弃,可他还想去集市,遂挣扎着下地,“好,姐姐给爷奶买了吃食,我跟妹妹帮忙送去。”
去腊月集,苏婉只是想趁着人不多去凑凑热闹,因此,逛过一回就没再惦记。
没两日,魏小妹提着篮子、陶罐来家。
看到篮子里的羊肉羊腿,苏婉惊诧:“魏姐姐,咋这早就杀羊了,你送我家这么多,还有得肉卖吗?”
魏小妹将篮子、陶罐放桌上,笑道:“这肉可不是我送的,这是叔买的,羊汤倒是不要钱,婉婉妹妹赏个面儿尝尝。”
羊肉很是新鲜,苏婉上手戳了戳,道:“我说我爹吃完饭就不见人,原来去村里了。”
魏小妹笑着揭开陶罐盖子,“我准备去腊月集卖羊汤,你帮我尝尝味道咋样?”
羊是早晨杀的,羊汤是才煮的,还冒着热气,上面撒了一层芫荽碎,羊肉特有的腥膻味儿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