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小辣媳:我靠美食发家致富(252)

现在大家的日子不再是那么难过了,一两块钱,三四块钱,还是舍得花的。

但是,勤俭节约的美德还是刻在骨子里的。

有免费的,那必须要得到!

一共吃十次而已,一天吃一碗,也不过是一周多,就能免费再来一碗,划算。

这就是消费者的心里,而苏宁作为经营者,也就有了一个良性可持续的进账。

所有表演都结束之后,大家看着面馆的漂亮女老板梳着高高的马尾辫,身着一袭红色衬衫,黑色长裤的“食全食美面馆”工装亮相。

大家又是一阵议论。

原来,这店老板这么年轻漂亮,也太能干了吧!

真不是一般人。

苏宁带着他们家的厨师服务员先进了店,然后,面馆的大门敞开,开始正式营业。

顾客们开始陆续进店吃面。

黄红兵扯面条舞得那叫衣袖翻飞,忙得不可开交。

一份接一份的面条单子砸过来,让他都顾不得抬头去看前厅一眼,就只能是不停的煮面,抻面,炒面。

苏宁也是如此。

当然,黄红兵和蒋小英两口子忙着活的时候,心里也偶有感慨,他们在这忙活一个小时,接待的客人都比他们在市场摆摊一整天的客流量要大。

还是开个店,跟着苏宁干好啊。

面馆的座位一共有四十个,大厅摆了六张桌,每张桌配四把椅子,剩下的是高脚凳和墙围上的木板桌。

苏宁亲自指挥着顾客们排队,然后有序进入,也不过十分钟左右的功夫,四十个座位就都坐满了。

剩下的人又不肯走,一下子就堵在了门口,开始有了抱怨的声音。

这是苏宁意料之中的事,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蒋小英扬声,组织着大家在面馆的门前排起了长队,然后,每个人领了一个阮思竹写的等位的号码,就可以在门口找个地方坐着了。

杜大伟的媳妇秦晓慧和胡春杏这会儿都过来帮忙了。

本来她们就给苏宁干过,现在周末也经常过来帮工,做日结工。

她们两个对苏宁都十分感激和崇拜,因为,苏宁能把钱实打实地揣进了她们的口袋里,也让她们涨了见识和本领。

所以,这会儿她们以苏宁马首是瞻,指哪打哪。

这会儿,胡春杏端着一盘瓜子,给每一桌等位的顾客抓两把瓜子。

秦晓慧则是端着切好的三角形西瓜,面带微笑的挨个问等位的客人,吃不吃西瓜。

所以客人哪怕是等位,也没有表现的不耐烦,而是在面馆的门口,高高兴兴的坐着塑料灯,嗑着瓜子找自己相熟的人聊着天。

大多数顾客的话题还都是苏宁,也有说陆信的。

如果说从前摆摊的苏宁是在给陆信丢脸,那么这会儿开了两家店的苏宁,已经完全能够匹配上陆信,甚至是绰绰有余。

有些个不是汽车厂里的人,不认识陆信的,就干脆是直接快言快语的说了出来。

“啥?她爱人就是个国企的小主任啊,那一个月能挣多少钱?顶天也就一百多呗,我看这两个饭馆一个月至少得这个数。”

说话的人比了一个八的姿势。

陆信负责发传单,这会儿,正好就在外头,听着了这些个闲言碎语。

他手上发单子的动作微顿,但也只是那么一瞬,让人看不到他被触动的痕迹。

未免顾客等位时间太长,苏宁和陆信他们便组织排位比较靠后的顾客,问他们的意见,可以去食全食美的菜馆点面,然后等着人送来就行。

今儿菜馆的生意相对来说没有面馆这么火爆,还有十几个位子空着。

面馆这边乌央乌央的人流涌动,也是很大的视觉冲击。

洪语霏今天和苏宁约好了过来,她在人群里转了两转,便在面馆大门口,排队的长龙那里,按下了快门。

午高峰今天从上午十一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半,才将将过去,人少了一些。

大家伙聚在一起喘口气,喝水,谁也不跟谁客气了,都不说话。

黄红兵给大家一人煮了一碗骨汤面,又用拍黄瓜,腐竹,花生米,凉拌土豆丝,这些小菜凑了一盘,让大家伙赶紧趴口饭,继续晚高峰奋斗。

晚上九点,面馆收摊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累的不想说话,只是麻木的收拾了卫生,然后关灯锁门,摆手再见,就直接各回各家了。

苏宁将今天的账目带回了家中,发现今天面馆里,百分之八十都是用的代金券消费,也就是说,今儿不仅没挣钱,还赔了不少。

不过这都是刚开业做宣传需要的费用,苏宁并不吝啬于这点小钱。

回家的时候,陆信和苏宁,跟杨桃母子一道。

三个大人都显得有些没精打采,也就只有小刚还有精力叽叽喳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