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553)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伯夷、叔齐此事就是如此。

【这首诗依旧带着很浓厚的王维的风格,其实我觉得他的诗中的意境在很多时候会比陶渊明更好,陶渊明的诗那就是具有生活化的气息,拓宽了诗歌的题材,而王维的诗是很有氛围感的,“纸短情长”仿佛是为他的诗量身定制的词语,这首诗也不例外。】

东晋。

陶渊明其实也这般觉得。

都说文人相轻。

他却觉得王维的诗句比自己的好。

王维不像那些人一样过分地追求一些华丽的词藻,但是就是用这么简单通俗的词句,王维却能营造一首首如画的诗,那是他也没能做到的。

陶渊明只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这首诗不仅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且很符合苏轼对他的“诗中有画”的评价,另外也深刻地体现出了王维想要归隐山林的想法。】

【这个时候王维做官他可能真已经被磨得没有了当年的志气,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虽然在唐玄宗时算不得被重用但也是一直为官,而且他 的朋友也有很多是玄宗时的,再者他曾经是伪朝的臣子,一系列的原因下来,肃宗不可能对他毫无防备。】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当然也很清楚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在朝为官,最为重要的就是立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很难再受到重用了。

但偏偏他还不好辞官,新帝登基他便辞官,是有何不满吗?

【而底下的人做事那都是看皇帝脸色的,或许王维是在一步步升官,但是权力有多少这不好说,所以他想归隐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晚年,王维更是笃信佛教,和很多佛门中人来往,他在《饭覆釜山僧》中写“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他的这些行为应该还是比较让肃宗放心的,所以他一直都过得还算安稳,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王维仍旧官居尚书右丞,这个时候他的弟弟王缙还因为帮他求情在蜀州做刺史。】

众人都忍不住感叹,这确实是个好弟弟。

这弟弟也是真的遭了无妄之灾了。

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责怪王维,这事情怎么也怪不到王维身上。

总不能怪他太有才华了吧?

【王维写《责躬荐弟表》,请求皇帝放自己隐居,用自己的一身官职换弟弟回京,直到把这件事情做完,王维才真正放下了所有,他写了一些书信向亲友辞别,是年七月,溘然长逝。】

唉。

许多人忍不住叹息。

王维亦是如此。

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若说有什么不满似乎也没有,但是却又似乎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他也并不知道。

他只是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过得更好的,若是自己能坚持在朝堂上,那自己或许能够拜为丞相,若是自己能坚持隐居山林,那自己或许能够成为美名远扬的隐者。

但转念他又清醒过来,谁又能知道如今就不是最好的呢?

王维记得幕中女子似乎说过这样的话。

要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失去一些东西。

他想,相反的,失去了某些东西,或许也能有意外的收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每次说到最后,我都有点心情低落,要说王维的生活有多凄惨,其实也没有,毕竟谁的人生没有挫折,他可能是我们讲解的文人中生活算是比较平顺的,但是或许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根本就没有可以逍遥快活一生的文人。】

最后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那个时代背景下。

哪个?

盛唐吗?

那时候都没有快活一生的文人,那什么时候才有呢?

“这世界上真有快活一生的人吗?”王维拿起小琵琶,他的手假意在上面轻轻弹了一下,没有 乐声,只有手指与木头敲击出现的轻微响声。

但是那乐声仿佛从千里之外传到了他的耳中,然后告诉他,如今的他的人生已经是他最好的人生。

不必强求,也不要放弃。

坚持做自己就可以了。

那个声音缓缓远去,像是过了许久,等王维抬头,幕中女子却才一句方了。

【所以说痛苦是创作的土壤,正是诚不欺人。】

【好了,今天我们的视频就到这儿了,咱们下期见。】

第186章

王维(捉虫)

【下期视频咱们继续聊一个住别墅的大文人吧。杜牧,字牧之,因为晚年一直住在自家的樊川别墅里,所以被称之为杜樊川。他是杜预之孙,和杜甫同宗,其古体诗也受到杜甫的影响。】

众人记得这个杜牧,他不是唐朝的吗?

还有没有完了,为什么不是唐朝就是宋朝,难道其他时候的文化就真那么不堪?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