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544)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又不知朝堂上谁的话能信,便只好每个人的话都听听,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可是赵佶也不是傻,他知道这样或许撑不了多久。

朝堂上,那都是些老狐狸,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小心思,然后开始拉帮结派,那大宋还是得完。

但他还能怎么办呢?

这么大块石头在心中压着,赵佶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静下心来研究书画了。

他本来想就像幕中女子说的那样把皇位直接让出去,虽说这般如同掩耳盗铃,虽说这般还是会有许多人觉得亡国是他的错。

可那样他终究不是最后一个帝王,他不会承认自己就是亡国之君。

这事情自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而赵佶也知道是自我欺骗,便也就不了了之了。

事情没进行下去,赵佶心中的焦虑倒是涨了不少,已经开始夜不能寐了,只日日求着幕中女子指条明路。

【在这么大的终南山,根本不知道有没有可以投宿的地方,还好看到了一个樵夫。】

【这首诗讲的应该不是诗人自己的经历,而是他的一个想象的场景吧,他的目的正如他的标题就是为了渲染终南山的神韵,终南山的雄伟壮阔、终南山的幽深寂静、终南山的无人打扰。】

【他认为终南山很好,这也很好理解,如若不然,王维也不会那么多时间都隐居在此处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确实很喜欢终南山。

其实一开始住在终南山时,他并没有打算隐居,只是想着老了来隐居。

但是住着住着就更发现了它的好,距离长安这么近,风景又是那么的好,这样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何处?

【这首诗好像并没有说到王维为什么要突然辞官归隐,我们来看看他的另一首诗,看看能不能在里面找到原因,另一首是写的赠答诗《答张五弟》,张五,是张諲,唐代的书画家、官员,也是王维的好友,两人少年时候便已经相识,后来又一起隐居在终南山,住得很近,张諲来拜访王维,王维就写下了这首诗赠答。】

本来众人还不是很在意王维为什么会突然辞官归隐,他们觉得无非就是那么些原因,最有可能的就是又在朝堂遭受排挤了呗,这多常见啊!

可听幕中女子这么一问,他们还真有些感兴趣了。

难道是别有隐情?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这是一首杂言古诗,王维还蛮少这样的诗作的,终南山地下有我的茅草屋,前门就正对着终南山,“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我的这个茅草屋常年没有人到访我自己在此处闭关,平日里也基本没什么可忧愁的,什么都不用想也十分的悠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不过呢,其实也可以饮酒钓鱼,只要你常常跟我来往。】

众人顿了顿,这就完了?

似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吧?

【其实按我个人的解释啊,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我隐居在这终南山,虽然很悠闲很心安吧,但到底还是有点无聊,你常来找我玩吧,我们可以一起喝酒钓鱼。】

对啊!

众人也是这般理解的啊!

所以呢?

他辞官的理由呢?难道是幕中女子在卖关子,还有下一首诗?

然而,并没有。

【完蛋,这首诗,好像还是没有说出王维为什么会突然地辞官,又为什么突然地隐居,只能看出王维的隐居生活似乎很不错,并且在朝着更加不错的方向发展。】

【然而,如果不是第二年王维又回到了朝廷做官,我就信了他是真的毫无挂碍地享受着他的这隐居生活了,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王维回到长安,转左补阙之职,升官了,比左拾遗大一级。】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话听着怪怪的,怎么感觉不升官就不会回去似的?

许多人已经开始有些不喜王维这扭扭捏捏的样子,怎么比陶渊明还纠结呢?

陶渊明虽也心中纠结,可到底是坚定地醉心山水的,只不过是放不下自己的理想,可是人家没有真的就变来变去的啊。

至少跟王维比,陶渊明的几次出仕都算不得什么了。

许多大大咧咧的人完全不懂他们这种心思。

想就想,不想就不想,干嘛呀这是?

【有的时候嘴上越是否认着什么,身体上却又做出不一样的行为,也就是人在很纠结的时候做出的事情,往往是他心中最想做的事情,至于嘴里说的,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开个玩笑,否管男女都是一样的,当言行不一致的时候,行为可能更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或者说行为占了上风吧,所以这时候做官仍旧是王维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