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508)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而王维作为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年轻嘛,血气方刚,考虑事情没有那么全面,通常都是嫉恶如仇的,所以他到这地方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是很合理的,但是他这样的心态随着阅历的增多就会慢慢地改变。】

①关于太原王氏,研究者一般认为追溯到东汉

第175章

王维

【王维来到长安,拜访朋友时写下了一首《题友人云母障子》,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态度,这也是他后来的那些山水田园诗的积累。】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吧,王维回想着。

那时候作诗哪里想了那么多?

这积累之意,他不知幕中女子跟他是不是同样的意思,单若论喜欢,他确实自小便喜欢自然,但若说积累,也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吧。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您家的这个云母石做的屏风经常摆放在庭院之中。“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那屏风石料上有如同山泉一般的纹路,那是画画难以画得出来的。这个应该可以想象吧,很多石头都会有那些弯弯曲曲的自然的纹路,就像图中的这样。】

幕中女子说着在巨幕中放出一张云母石的图画,其中清晰的纹理让众人惊艳不已。

“真是好石头啊!”有人感叹道。

这石头若是能放在他家的院中,那宴人待客多有面子啊!

【这首诗其实就是在夸朋友的屏风,重点落在了屏风的材料上,他认为那屏风上自然的纹理比大家画的那些屏风更好,表达他对于自然的一种崇敬。我个人觉得这首诗,要说多好那是没有,不过这是他十几岁时的作品,也还算不错了。】

【王维刚到长安不久,他就因为自己的文学、书画、音乐等才能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赏。】

这是另许多人的羡慕的。

但是他们对此中的原因都心照不宣。

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正如幕中女子所说,氏族虽有没落之相,但那些氏族大家的公子怎么也比他们这些普通人更能谋出头。

【王维他选择的是跟李白还有大多数唐朝人一样的道路,先刷存在感,提高知名度,而后再出仕为官。】

【所以他们这些往往游历、隐居、诗词歌赋,王维也不例外,他还曾和朋友祖自虚在终南山隐居,也曾游历洛阳一带,公元717年,开元五年,他在洛阳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下有注,时年十七。】

李白和杜甫一路避让着,不日将抵达长安。

又见巨幕,二人借了一家农户一同在院中饮酒,农人质朴,往往积年也难出山,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几十里地外的镇上,故而即便这两人在外何等的盛名,这时候看着又是何等的仙风道骨,他们也完全认不出来。

听幕中女子这样说,农人老柳也忍不住地开口。

“说来好笑,咱们想要去那外边的世界瞧瞧,一生也舍不得那点盘缠,而这些大老爷们却打小就想往山里钻,说来也奇了,小老儿在这深山里待一辈子,外边也没人知道我,那些贵人如何能就此扬名呢?”

他是当真不解,就算是那有名的山川,既是隐居,人总要少些,如何将这名声传扬出去呢?

这话他算是问对了人。

李白此番经验最为丰富,那自然不可能一直闭门不出。

或互相拜访,或诗会雅谈,或将好诗好文赠出去,若是现在这种地方还真是难以扬名,但若是终南山那种能人聚集之地便简单多了。

但此话一说也就长了,李白只略略提过继续听着幕中女子之言。

他发现这幕中女子似乎总喜欢将他与王维放在一处提及,让人不解其意。

【这首耳熟能详的作品,写于王维的青春期,不过在那个时候十七岁应该已经算是大人了,他出门在外思念家乡,故而写下这部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此山东非彼山东,这个山东不是指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省山西省的山东,而是指的华山以东,也就是王维在山西的家,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是太行山以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这首诗都不用我们去解释,其含义是很明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本来是和亲朋好友一起登高、赏菊、插茱萸的日子,所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朋好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转换了视角,他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想到自己。】

如女子所言,这是一首十分简单的七言绝句。

但众人也大概能明白这诗为什么能耳熟能详。

就是每个字都很简单,拼在一处又十分能表达情感,无一字多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