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425)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听到此处,元稹笑了一声。

他先时看到白居易这封信时就笑了,如今再听还是想笑。

当然这不是嘲笑。

在对上白居易疑惑的眼神时,元稹道:“你我可真是得罪了不少的人。”

白居易先是一怔,随即自嘲一笑,“可不是吗?”

他们二人得罪的人,可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

他们是在和一群人做斗争。

【这些都是白居易与权贵斗争的证明,说到这儿白居易已经有点自暴自弃的感觉了,许多人都认为他是错的,就连他的亲人也认为他是错的,认为他对的只有几个,这些人一个过得不如一个,其中过得最好的还是被贬官的元稹。】

白居易叹息。

由此可见,他们走的就是一条不知通往何方的独木桥。

可偏偏他们内心坚定地知道,这独木桥才是对的。

若他们下了桥,与他人同走阳关道,这世间便没有正义可言了,百姓不兴,国家难行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关东的普通男子罢了,除了写诗作文什么都不行。太谦虚了哈,这样的自伤之语,也是他失望的一种体现。他对自己的认识还算清晰,他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听起来还是不错的。】

【然而,“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一句“亦其宜也。”令人心酸。】

这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尤其是许多清朝文人。

他们明明才华横溢,可是每每动笔却不得不事事小心,时时留意,生怕一笔一划就害了自己的性命,甚至殃及全族。

但这从古至今,因文而祸的人实在不少。

古之曹植、李煜、韩愈、苏轼皆是如此,只是祸有大小罢了。

谨言慎行,才是正道。

【他说,自己的名声已经传扬出去了,不管是什么人都在读他的诗,他认为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但似乎这就是世俗所注重的,就连以前的王褒、扬雄、李白、杜甫“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接下来他开始宽慰元稹,当然我认为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安慰,他认为“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他自己的名声已经够多了,想要名声又想要富贵是不能兼得的,随即他举例,说陈子昂、杜甫只是做到了拾遗,孟浩然一生未仕,孟郊六十岁才终于当上官,张籍五十不过一个太祝。】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话可是戳中了李白的痛处。

他还不如陈子昂、杜甫呢。

他那个官做得,简直不如不做。

这次再回长安,他定要将差事做好,叫圣人看看,他非无能之辈。

【而他呢,他现在虽然只是一个五品官,但是吃穿不愁还能养家,已经不辱白家门楣了,“微之,微之,勿念我哉!”两个人的关系真的很好,也难怪后世许多人觉得他俩才是真爱,花心不过是保护色。】

唐,元和年间。

闻言两人皆是一顿。

为何这话,他们有些看不懂呢?

并非此言太过复杂,相反很简单,简单到他们不敢相信其中含义。

他们二人是真爱?

花心?

他们二人花心?根据女子之意,元稹是花心的,元稹自己也不想反驳。

但白居易有点意见,可想到女子说自己养了许多歌姬,再联系女子对他们男女之事的看法,也勉强能接受这花心说法。

可是,花心是保护色,什么的保护色?

真爱的?

老天爷啊,这从何说起啊?

“此女……此女有问题啊!”白居易讷讷道。

元稹附和,“有,有问题,问题很大。”

而其他人看到这样的话,也都惊讶无比。

原来他二人之间还有这一层关系吗?

唐朝虽然没有明令禁止这方面的事情,但大部分人都还是讳莫如深的。

如今幕中女子这样说,众人还是决定不干涉两个才子的事情,只假装不知吧。

倒是宋朝好男风的多,觉得这都是小事。

不过这二人倒是挺般配。

明代。

听到此处的冯梦龙微笑着点点头。

若是写他二人,当会得不少人喜欢。

然而,幕中女子很快否定了她自己这话。

【不过这些都只是玩笑话,我们接着往下看,他说他闲暇时给自己的诗歌做了一个分类,将美刺比兴者和因事立题者汇在一起,取名《新乐府》,一共一百五十首,他称之为讽喻诗。我们一直提到美刺比兴,什么叫美刺比兴呢,我相信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俗来说就是遇到美好的事物便称赞,遇到恶事便讽刺,而比兴我们都知道了是《诗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致辞”,这二者只是美刺的辅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