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119)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三月个人认为此句的“忘言”并非是真的忘了,就是无从说起罢了,陶渊明想将从中体会到的真谛说出来,但却又发现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留下这么一句,或许连他自己每次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即便它有既定的符号意义,但是随着时间变迁,能在千万人心中留下千万种解释。】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现在的机器人可以进行各种创作,但却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原因,因为符号不变,但人心中的真意会变。】

东晋。

陶渊明挺认同女子前面的话的。

一切顺其自然最好,连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要因他人而改变。

那生而为人便也没了意义。

但后面从符号意义开始他就有些听不明白了。

不懂符号意义。

但人心不同,看到同一种景,同一首诗的感受也会不同,这是对的。

而后面的机器人是什么他闻所未闻,无法取代人,那是什么,是傀儡吗?

傀儡竟还能作诗作文?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

是了,每人心中真意不同,理不同。

有真理有邪理。

所以应该存天理即真理,而灭邪欲也!

此乃人生之真谛!

【接着我们看看《饮酒》其十七吧,这首诗主要是针砭时弊之作。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大多遵循着“诗言志”的原则,每次一跑偏都会有人给拉回来。】

【这首诗的讽刺之意是比较足的。】

【首先“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这两句咱们一看就想起了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屈原。“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女子讲了陶渊明,他们许多人都对那隐居之事有了点兴趣。

跟屈原共事的几位大人甚至约好了等年迈之后相携而隐,他们还劝着屈原一起。

而且已经想好了院中要种哪些花花草草,还有橘树也是必备的,搞得屈原哭笑不得。

但屈原也不是没有心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谁不喜欢呢?

只可惜他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家国大事要做,隐居,还早得很呢。

【屈原一向是高洁之士的代表,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与才华,所以获得了无数人的推崇,而他笔下的各种香草美人也一直为人所引用。】

【这里陶渊明所写的“幽兰”和“萧艾(指杂草)”就自然让我们想起了同样身处乱世的屈原。】

【其实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到了后来就不止是简单地以香草美人来象征美好的人与事了,比如橘树、陶渊明提到的青松、周敦颐提到的莲、黄巢的菊花,这些被人赋予了高洁形象的事物都可用于托物言志。还有比较特别的,比如说明代于谦的《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在此之前谁能想到石灰还有这般质量呢?】

【所以一个东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那就要看人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若是没有《石灰吟》,那咱们看到石灰,那就还是一堆石灰。】

屈原震惊,原来还有如此用法?

在他看来,善人自然要用美好事物代替,恶人反之。

这大抵就是女子此前所言人心之要。

【所以咱们倒回去推,就能发现陶渊明笔下的松柏、幽兰此类都是坚贞不屈高洁之意,而菊花、桃花此类都是隐逸之意,这样一看对我们了解他的很多诗句都会有帮助。】

【在我们了解宋代以前的那些事物的象征意义之后,再去看后世的作品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就更好理解了。】

【因为在唐代之后就有了一个约定俗称的规定叫做“唐后无典”,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唐朝之后就没有典籍典故了,而是说唐代之后的典故就不要用了。】

【在唐代时就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可能出门上街,用石头一砸,十个当中有七八个都会作诗,虽说因为各种原因,文化繁荣的高峰是在宋朝,但是唐朝时语言文字就已经很成熟了,而在宋朝更多的还是词,我们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宋代诗词当中的内涵其实难以出唐诗的,只是技巧形式各方面更加繁荣了。到了后来还有元曲、明清小说,但这都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发展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还因着方才赵明诚对男女平等之态度而不悦。

听此言蹙了蹙眉,宋朝文化繁荣,她是一点也不否认的,甚至以此为荣。

可若说起内涵,倒也有几分道理。

如今创作诗文不免落俗。

正想着,突然有侍女进来送点心。

“大娘子,方才奴婢听到外面有人说赌局刚开了一个新庄,猜测下一次巨幕会说哪位唐代文人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