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堂哥李才荣,不是李小寒夸张,从小就没有沾过阳春水,一点俗务不通,百无一用是书生最贴切不过了。
更可怕的是心思全歪了,一旦真的狗屎运考上了,别说带着全族飞,估摸一转头就恨不得忘掉自己泥腿子出身。
有了取舍的李小寒,过年便开始暗测测打探李信和的消息,无奈族里人对李信和的认知跟她爹差不多,全是盲目崇拜,有用的信息没多少。
李小寒又不能逮着李信和自己问,信和哥,你为什么没有考上秀才?你想不想拜上名师?这就是往人心口刺刀子呀。
不过幸好,这个事情也不急在一时,慢慢来吧。
而在这个年里,她没有打探出李信和的更多相关信息,反而另有所获。
这个收获就是,她的辣芦菔干,在族里小孩子间,红了。
就是这么神奇,她一直试图推广的番椒,做了几次菜,要么被李贤东王氏两人觉着太辣,要么被李信和觉得吃着略带不雅,要么被赵氏觉着太费油水,一直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就这么出乎意料的成为了族里小孩子最喜欢的小零食。
嗯,大概就是乡村另类版本辣条。
起因是豆哥儿和瓜哥儿偷吃的那一个辣芦菔包子,两个小家伙吃完后,觉得十分新鲜刺激,于是过年每遇到一个小伙伴,那都是一阵子吹嘘。
小孩子的世界也是很实在的,他们有些不相信,有些很好奇,不过他们都想吃一吃,于是,从初三开始,李贤东家洞开的大门便不时有村里小孩闯进来。
一般都是豆哥儿瓜哥儿带着几个小孩子来的,对着李小寒仰着头说,“小寒姑姑,你做的辣芦菔包子,吃完嘴巴麻麻的,心里火热热的。他们说不相信,你快告诉他们是不是。”
李小寒能怎么办,大过年的,李小寒只能请豆哥儿和他的小伙伴们尝一尝这辣芦菔包子。
后来,芦菔包子没了,本来这口味独特包的就不算很多,还走礼送出去了一些,但是过年,族里的小朋友都一起疯跑呢,李小寒便干脆将辣芦菔干拿出来给这些小孩当零嘴。
谁知,这辣芦菔干更对小孩子的胃口,尤其那种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大小孩,因为这辣芦服干又刺激又嘎嘣脆,可好玩可好吃了。
于是,李小寒发现自己想错了,小孩子给到的信息才是最准确的信息啊,只有他们才唯一在意好不好吃,李信和在意吃的不雅,赵氏在意的是费油水,她爹娘,李小寒怀疑自己爹娘是放不开,觉着这是药,毕竟最初是开给王氏贴手的。
过年嘛,一年之中最闲的时候,李小寒便带着这帮小孩子进行古代番椒口味测试,本土版火锅底料麻辣烫。
“小寒姑姑,今天这个豆泡比昨天好吃。”豆哥儿举着一块豆泡,一边辣得吐舌头,一边不忘往嘴里送,还抽空回答道。
“今天的丸子也比昨天的好吃。”瓜哥儿举着一根筷子,插着一个丸子,一边啃一边插嘴。
“你每天都是这么说的了,小寒姐姐,我吃这豆泡,我觉得还是辣了一点。”大山家的女儿花儿说道。
“却,你们女孩子,就是不行,要我说,还是得更辣一点才够刺激。”旁边一个约莫看着十岁出头的男娃娃大言不惭的说。
“二柱,你才不行。你昨天辣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花儿反击道。
“胡说,我才不是辣得流眼泪,我是……我是,不小心沾到眼睛上了,小寒姐不是说了吗,这番椒入了眼,便容易流泪,这是正常的。”二柱梗着脖子辩驳到。
“是,是,这番椒不能沾到眼睛上。”李小寒笑眯眯的说道,“我再调一调啊,大家明天再过来。”
“哇,好啊,我可以,我一定准时过来。”豆哥儿带头欢呼道。
“还有我,还有我。”
“小寒,你又在纵着他们了。”
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两个妇人,放下手中那装着菘菜芦菔豆泡的小篮子,过年了,李小寒在家招待小孩子呢,上门的人便带了这些食材,反正家里都有,也没费多少钱,自己家孩子吃得还有油水呢。说起来,自己家还是占便宜了,不过族里人,沾亲带故的,也没有计算得这样认真。
“二柱,别闹事,不然回家让你爹揍你。”一个妇人警告二柱道。
“知道了娘。”二柱缩缩脖子。
“陈婶子,你别这么说二柱,他帮了很多的忙呢。”李小寒说道,二柱这个小男孩,还挺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