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信城里还乱不起来。”
王贲:质疑长公子,理解长公子,超越长公子。
扶苏抽抽嘴角,王贲想出来的,可比他说的还要吓人,到时候城里何止是乱,恐怕会直接乱成一锅粥吧!
但是不得不说,对于这个结果,扶苏还挺期待的。
尤其是王贲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居然真的召回了挖河堤的力夫,让他们去挖水渠了。
不过今年魏国并没有旱情,水渠也只是挖了一点点,更多的是在加固堤坝,防止汴河决堤。
原本想出水淹大梁计策的谋士们,看见这一幕,真是摸不着头脑。
但主将铁了心要改变主意,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在王贲的示意下,开始宣传起了秦军打仗也不破坏农田,还帮助修筑河堤的美名。
不管其他两国的君臣和贵族遗民们怎么想,反正平民百姓和读书人非常吃这一套。
很快,一切就都按照计划中进行,大梁城中到处都是被秦军射进来的木箭,每支箭上都绑着一张写了《告魏人书》的纸,到处都是,以至于只是一个日夜的时间,全城的人都知道了上面写的什么。
魏王既怒且惊,派人全城搜查销毁,可是哪里来得及。
大梁的粮仓果然和王贲说的一样,戒备森严无法靠近,秦国的细作们便在粮仓外不远处放了一把火,火势还不小,保证全城的人都看得见。
这下,就算他们解释粮仓没被烧也没用了。
城内被迫遭遇了粮荒。
就连一些小官吏小贵族都如丧考妣。
他们和平民一样,既没有存粮又没有渠道去印证粮仓被烧的真假,整日惶惶不安。
城中开始出现乱象。
纵使魏王也算反应机敏,杀了几个闹事的贱民,也于事无补。
被煽动的人哪是那么容易能安分的。
只会是一乱未平,一乱又起。
本来嘛,也就是乱一乱,扶苏却让细作们给城中的人讲清楚。
魏国已经就剩大梁一个光杆司令了,你们继续拥护魏王也没用,不仅今天没饭吃,明天也没饭吃。
跟着魏王干,三天饿九顿,他还要派人镇压你们,何必呢?
要是成了秦人,秦王不会不管你们死活的。
这时候就有消息灵通的站出来说。
是真的,他亲戚的亲戚是赵国人,现在每天在山上运石头,一天能有两碗粟米粥呢。
虽然那粥不见得多粘稠,但也是粟米粥啊!
本来就没饭吃的魏人听了自然心动,心也就偏向了秦国。
他们看向城门的眼睛里都发着光。
倒是把去劝说的细作吓了一跳。
这眼睛绿油油的,可真像狼啊,还是饿了好几天那种。
如此过了几天,汴河河边也有了不少进展,至少随便打听一下,就知道王贲派了人去汴河边,明天扛着锄头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做什么。
反正不会是好事。
既然秦国的细作能进城,魏国的探子自然也能出城。
王贲没有浪费,让人将自己要挖河堤,冲垮大梁的计划宣扬得到处都是。
谋士劝他:“将军,此举岂不是打草惊蛇?”
王贲:我要的就是打草惊蛇。
“此事尔等不必管,本将自有分寸。”
消息终于传到了魏王耳朵里,魏王一怒之下,又怒了一下。
他现在连开城门迎敌都不敢,又能拿王贲怎么办呢?他根本没办法阻止。
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求助外援。
可如今魏国之外,就只剩下齐楚两国,齐王醉生梦死不问世事,楚国又与王翦激战正酣,哪里腾得出手来救魏国。
到今日,魏王终于尝到了合纵失败的苦果。
魏王颓然苦笑。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王贲疑惑:“公子读的是什么?”
怎么从来没听过。
扶苏看了看下面的大梁城:“在读魏国的哀歌。”
王贲:“公子真是悲悯之心。”
扶苏转头看他。
王贲将军你长得浓眉大眼的,没想到也会尬夸。
“我这哪是悲悯,我这是在说风凉话。”
秦国要水淹大梁的事情,终于还是传遍了城中,确保每一个吃不饱饭的大梁人都能听到。
看到没有,跟着魏王混,三天饿九顿。
挨饿就算了,他还要拉着你们一起做水鬼呢。
没有人喜欢在城里仰泳。
反对魏王的声浪爆发,比‘粮仓被烧’的时候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