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表情认真:“不紧张。”
嬴政觉得这是小孩子无畏。
“你没见过那个场景,可能根本想象不出来,尸横遍野是什么样子,那个场面,远比你见过的最恐怖的东西都可怕。”
扶苏歪头:“既然我没见过就想象不出来,如果我一直见不到,岂不是这辈子都不会知道,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的。”
“父王,我已经十三岁了,马上就十四岁了,早该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了。”
他的眼神坚定,态度前所未有的认真,让嬴政看得出,扶苏是认真的,他想随军去魏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
雏鹰也到了该见血的时候了。
不,或许在射杀那个刺客时,就已经见过血了。
因为见过,所以渴望。
嬴政的态度产生了动摇。
偏偏这时扶苏坐姿又变得放松了,央求:“父王你就让我去吧,几位将军灭国的速度太快了,现在就剩下魏国楚国齐国了,再不让我去就没机会了!”
央求的同时,一记不着痕迹的彩虹屁送上,听得人十分悦耳。
嬴政:此言倒是有理。
不过还有一个现实问题。
扶苏:“什么问题?”
第178章 第178 章
扶苏愿意去战场历练一番, 嬴政虽然担心,但更多的是对长子的欣慰。
但行军赶路可不是个轻巧的活儿。
扶苏是长公子,倒是不用和大头兵一起在地上跑, 能分配到一匹马, 问题是骑马也不轻松。
骑马就是光秃秃地骑, 顶多套个缰绳,非常考验人的技术和心态, 几百公里跑下来,铁人也得憔悴一圈。
久经沙场的将士们尚且如此,何况一直生活在咸阳宫的扶苏?所以嬴政下意识就觉得,扶苏吃不了这个苦,还有可能跟不上队伍。
荒郊野岭的,掉队可太危险了。
当然, 扶苏是长公子, 王贲不可能缺心眼到把长公子丢了。
可若是配合扶苏, 全军就得降慢速度, 重申一遍,这是打仗呢, 又不是王孙公子出游, 怎能如此儿戏?
被小瞧了?
偏偏扶苏还没办法反驳。
虽然他不服输, 但嬴政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就算他每日勤加练武, 跟真正上过战场的将士们肯定是没办法比的, 他也没吃过行军的苦。
为了让自己不拖后腿,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尽量降低赶路的难度。
于是从章台宫回去后,扶苏就找了公输甘和蒙恬请教, 又去找太仆和铁市长丞(治粟内史属官)借了许多能工巧匠,一群人捣鼓了几天,扶苏就带着新鲜出炉的骑兵三件套去见嬴政了。
马鞍马镫马蹄铁,擅骑马的人只要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妙用,不夸张地说,扶苏发誓他绝对看到了嬴政眼前一亮,立刻就让人去牵了一匹马来试验。
试验成功,然后就是量产。
不过时间有限,这次出征的大军是没办法跟上配置了,只有扶苏、王贲、左右副将,和保护扶苏的亲兵们获得了这种殊荣。
其他将军一开始不知道三件套的好处,直到试着骑了一次后,瞬间就羡慕嫉妒了。
听说这是长公子找人研究出来的,纷纷来跟扶苏套近乎,问扶苏等打下了魏国,能不能给他们也配一套。
这当然没问题,就是这话怎么听起来有种诡异的熟悉?
扶苏努力回想,想起了上辈子看过的一些flag。
#等打完这场仗我就回老家结婚#
#干完这一票就收手#
扶苏:“……问题问得很好,下次别问了。”
那将军没懂:“什么?”
扶苏:“没什么,这本来就是给你们准备的,不用打下魏国也能给,就是东西太少了,以后你们每个人都有。”
得到肯定的答复,众人齐声欢呼,对扶苏也更亲近了一些。
在此之前,除了能去章台宫上朝的之外,其他人顶多是见过扶苏几面,知道长公子很有孝心,经常研究出一些新鲜玩意献给王上,其他的就不了解了。
只有经常上朝的朋友才知道,长公子才不是这么无害的形象。
他三箭射杀燕国刺客的时候,大家可就在下面看着呢。
长公子杀完刺客,面色都没变一下,真不愧是他们秦国的公子。
因为这件事,武将们对扶苏的好感是蹭蹭上涨,在扶苏研究出马鞍马镫马蹄铁之后,就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这倒是替扶苏省了事,不用费什么心思,就已经融入到了将士们中,不会被当成吉祥物供起来了。
……
就是骑马赶路是真的累啊,都已经开挂作弊了,还是磨得他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