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关于刺杀的前期准备,荆轲提了很多要求。
“我一介游侠,就算去了秦国也无法接近秦王,还需要想一些办法,能让我进入咸阳宫。”
“听闻秦王除了征战天下,没有其他的爱好,想接近他,就只能向对方献上城池才可以了,所以我请求您给我一份督亢的地图。”
说是献上城池,其实不过是刺杀的幌子罢了,没什么不能给的,只要荆轲能去,他要什么都行,所以太子丹毫不犹豫地说:“可以。”
拿到地图,樊於期觉得不太保险,就说:“我听说秦国逃将樊於期就在您这里做客,秦国常年悬挂着对他的悬赏,如果秦王得知我们要将樊於期的首级献给他,定然会高兴,接见我们时也不会设防了。”
“这……”太子丹犹豫了。
“樊将军全家都被秦王屠戮,他自己也被追杀,走投无路之下才来投奔孤,孤如何能为了一己之私害了樊将军的性命呢?”
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有个叫樊於期的将领参与反叛,反叛到一半还逃了,可惜他能跑,他父母妻子儿女跑不了,全家都被秦王杀了。
这人与秦王可谓有深仇大恨。
而据说,这个樊於期逃到了燕国,受到了太子丹的庇护,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然荆轲也不会知道。
事实上,这个消息就是太子丹让人传出去的,为了他的好名声。
凡事得有始有终,当初他为了好名声收留樊於期,同时也是为了从樊於期嘴里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好对付秦国,现在就不能贸贸然将对方推出去送死,不然这好名声就白刷了。
钱已经白花了,要是名声也没落下,那可真是亏得血本无归。
况且,若是他此时对樊於期太心狠,难保荆轲不会联想到自身,关键时刻退缩了怎么办?
所以无论荆轲怎么劝,太子丹都摇头不允,最后更是不欢而散,连他一直急切的刺杀都搁置了。
太子丹的行为实在是有些优柔寡断,可却正对了荆轲的胃口。
毕竟若是论起来,对太子丹来说,他和樊於期也没什么区别,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不是心狠的人,那将来才更有可能兑现对他的承诺。
不过,太子可以不忍,他们的刺杀大计若想成功,樊於期的人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荆轲打听到樊於期喜欢喝酒,更是经常宴饮一些朋友后,就揣着一坛子酒上门了。
得知有人给自己送酒,樊於期很感兴趣,立刻让人带荆轲去见他,见面之后,荆轲送上自己带来的酒,樊於期期待地尝了一口,表情略为微妙。
他似乎不敢置信,又尝了一口细细品尝,还是尝不出味儿,顿时怒极,将酒坛子砸到了地上。
“什么酒?这分明是一坛子水,你敢耍乃父!”
荆轲半点不见惊慌,也没有因为樊於期爆粗口而生怒,淡定地看着樊於期说:“阁下深受太子大恩,如今燕国危在旦夕,你居然还有心情窝在府里喝酒?喝点水得了。”
樊於期怒意微微收敛,却也称不上和善。
“我该如何做,还轮不到你来指指点点,若是无事就请吧!”说着,手指向门口,摆明了是送客的意思。
荆轲不动,说:“我只是为太子感到可惜,那价值百金的美酒,居然就灌进了你这种人的肚子里……”
太子丹一直好吃好喝养着樊於期,樊於期却什么都不敢,就连献上的关于秦国的消息都有限。
对此他有自己的考量。
当初逃离秦国后 ,被太子丹收留,原本以为可以在燕国继续当将军,谁知燕王和太子丹都没有启用他的意思,樊於期还不平了好一阵。
可他也不想想,他是跟着成蟜谋反失败逃出来的,这样的人谁敢用?不怕半夜醒来自己身首异处吗?
不能做带兵打仗,樊於期就没有立身之本,唯一能让他维持现在生活的,就只有他对秦国军队和朝局的了解,燕国需要这些消息。
所以樊於期就一次给一点,隔了很长时间,太子丹有些不耐烦了,他再挤出来一点,就这么无限拉长时间,以确保自己不会被太子丹扔出去。
但这种话怎可对人言,所以面对荆轲的责骂,樊於期没办法解释,只能喊来仆人将他赶走。
就在仆人要冲上来将荆轲捆住时,他突然抽出怀中短剑,朝樊於冲了上去,樊於期没想到他突然发难,好在身为武将的本事还没有完全丢掉,慌忙拉过旁边的仆人挡了一刀,然后抄起烛台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