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以前,赵国全盛时期,赵王还真不一定会把代地那点兵马放在眼里,但赵国现在可是今不如昔,也就代地还剩一些精兵强将了,由不得赵王不多想。
当他意识到赵国垂危,必须要依靠代地的兵马才能存活时,又被告知掌管这些兵马的李牧有可能拥兵自重,或者投降秦国,赵王顿时寝食难安起来。
这个时候,郭开急赵王之所急,提供了一个办法,就说要授予李牧大将军的位置,让他回邯郸受封,等李牧到了邯郸,再问他不臣之罪。
赵王直呼好主意,当即就采纳了郭开的建议,召李牧回邯郸。
李牧不疑有他,当真以为赵王召他回邯郸是要重用的。
倒不是他对自己太自信,而是这满朝上下,实在也找不出什么像样的武将了。
庞煖死后,赵国每况愈下,武将们心也不齐,有的图谋着投秦,有的则是干脆自暴自弃,每日饮酒作乐,等着灭国那日到来。
武将们的荒唐名声,就连远在代地的李牧都有所耳闻,不管怎么说,跟这些人相比他还是很有优势的。
只要王上英明,自然会重用他。
为国戍边几十年,李牧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回邯郸的路上,他没有即将大权在握的喜悦,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抵御秦国。
可惜,他的一腔壮志忠心只维持到进王宫之前,当他被解下兵权,双手反剪压下去时李牧才意识到,不用再费心思了,赵国已经没救了。
不是战时,赵王毫无警惕心,这离间计见效得比扶苏上一世还快。
等听到邯郸的探子传来消息,赵王已将李牧下狱,由扈辄掌管全军时,嬴政当即下令命大军开拔,仍是桓齮为主将。
目送大军离开咸阳,扶苏摸着下巴沉思,提前蝴蝶掉了李牧,桓齮就不会输,他不打败仗那就没有换将的必要。
也就是说,王翦很有可能错失灭赵这一大功劳?
扶苏心虚地转头看了眼站在嬴政身边的老将军,心里直呼罪过。
行伍之人无感敏锐,扶苏只看了一眼,王翦就察觉到有人注视自己,转头去找,发现居然是长公子?
这眼神怎么有点奇怪?
王翦轻声问:”长公子可是有话要对臣说?“
扶苏连忙否认:”没有没有。“
为了转移话题,扶苏抬头看着嬴政说:“父王,我也想去赵国,费先生说赵国有很多宝贝。”
嬴政想也不想地回:”不行。“
扶苏:”为什么?“
这还用问?
”战场凶险,你一个小儿去做什么?“
”这有什么,等桓将军将邯郸打下来,我不就可以去了吗。“扶苏说得理所当然。
嬴政一阵无言,却还是解释道:“灭国之战,岂是那么容易的?”
先不说能不能真如预想中一般攻破邯郸,就算能打下来,至少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结果到了扶苏嘴里,竟像是探囊取物一般简单?真是稚子之言。
扶苏没反驳,心里却想着,那可不一定,扈辄不成桓齮的对手,原本的历史中,在秦国攻打赵国平阳邑时,桓齮就将扈辄斩于马下,并斩首十万众,大破赵军。
如今不过是将这件事延后了两年,但结果是不会变的。
果然,赵国没了李牧拼死抵抗,秦国又有钢箭和床弩加持,打赵国跟打韩国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在时间上拖得久了些。
秦军进入赵国仅仅两个半月后就传来捷报,桓齮连斩扈辄、赵葱、颜聚三将,赵军毫无还手之力,邯郸城内人心惶惶,无人敢再出城应战,已经被围成了一座死城。
没有武将镇守,没有新的兵丁可征,更无粮可用,赵王六神无主,根本不知该如何应对,最后还是在丞相郭开的建议下,开城献玺。
赵国注定是要亡的了,王上您只有这样做,方可保全性命啊!
在赵王迁心里,郭开是最忠心于他的人,丞相的话定然不会有错,何况他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他根本不会当王上,也守不住赵国,为了自己的小命,赵王降得很干脆。
只是可怜那些尚且有血性,正要为国赴死的臣子们,不期然的,赵国就已经亡了,倒让他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臣等正欲战死,王上何故先降啊!
第166章 第166 章
秦军入主邯郸后, 秦王的车架也姗姗来迟。
车上还跟了一个小尾巴。
扶苏撩开帘子四处张望,第一次来赵国,他很好奇, 赵国与秦国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