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尚法,廷尉一职最是合适,但李斯在这个位置上也做得不错,不能让他给韩非腾位置,不然岂不是顾此失彼。
一番思量过后,嬴政给韩非定下了廷尉正一职,此为廷尉副手,是廷尉属官中官阶最高的了,可见嬴政对韩非的重视。
……想法是挺好的,就是不知道彼此仇视的师兄弟二人,得知以后都要在一起共事之后,还能不能笑得出来了。
那应该是心情不太美妙。
韩非为了赚钱养族人,尚且还能忍,李斯就没有理由忍了,某一日照常去给扶苏上课,扶苏清楚地看见他脸上余怒未消,显然和新上任的廷尉正有很大矛盾。
扶苏忍不住偷笑,笑完赶紧在心里敲几下木鱼把功德补上,罪过罪过。
灭韩一事,似乎就此落下了帷幕,春耕之前,在外辗转两年多的费桓终于回了咸阳。
再次回到咸阳的费桓,一改以前在客卿院时的幽怨模样,看起来沉稳可靠了许多,这次出使他似乎收获颇丰。
嬴政在章台接见了他。
嬴政:“这两年,费卿都去了何处?”
走之前,嬴政赠送了金子车马,但根本没管费桓去哪儿,主打一个放养。
费桓躬身行礼道:“六国之中都去过了,哦不,如今是五国了,臣还不曾恭喜王上。”
嬴政摆手:“好了,先说说你的见闻。”
灭韩国的兴奋劲早就过去了,嬴政没兴趣再听那些歌功颂德的话,只想知道费桓这么急匆匆要面见他到底是为何?
他难得给名家一次机会,若是费桓拿不出什么真材实料,可就没有第二次了。
费桓适时止住话头,应道:“喏。”
然后说:“今天下之势,秦若要东出,赵国是唯一的阻碍,故而臣此次出使,大半的时间都停留在赵国,仔细打听了一番。”
“赵王迁不学无术,纵情声乐,比先赵王还昏庸无用,朝政皆把持在丞相郭开手中,然而郭开一心只为私利,整日忙着敛财,没有一丝壮大赵国的意思,在郭开的影响下,赵国朝堂已经有大半成了主和派。”
原本嬴政听得漫不经心,直到费桓说赵国已经大半成了主和派,他不由自主抬起了头。
“此话当真?”
要知道,燕赵民风彪悍,全民尚武,战意也是最盛的,一向令秦国头疼。
这样的赵国,居然还能让主和派占据上风?
费桓认真点头,他在赵国待了一年的时间,花费财货无数,带回来的消息可做不得假。
这着实是个好消息。
“自庞煖死后,赵国朝中已经没有能扛起大梁的武将,倒是常年镇守代地的李牧将军,屡克匈奴,有些棘手,他一力主战,恐怕会成为秦国攻打赵国的阻碍。”
嬴政的神情渐渐变得认真。
秦国跟胡人也打了几百年,深知匈奴的凶残,能抵御匈奴十几年的人,绝对是个将才,这样的人若是拼死抵抗秦军,怕是真的如费桓所说,是个大/麻烦呢。
嬴政沉吟片刻,问费桓:“依你之见,这李牧比之桓齮王翦如何?”
蒙骜退下之后,桓齮就成了攻打赵国的主力军,才几年时间就已经打下了一半赵国,现在赵国人最恨的已经不是蒙骜和张唐了,桓齮成功上位。
而王翦同样是蒙骜退下之后的后起之秀,虽然这几年的高光时刻都在桓齮身上,也掩盖不住他身上的锋芒。
嬴政有预感,有这二人在,他攻灭六国的路一定会走得更顺。
他倚重二人,心里以他们为傲,所以当听到费桓讲述李牧有多厉害时,嬴政下意识将将李牧与桓齮王翦做比,并且对桓王二人十分有信心,觉得定然是自己的将军更胜一筹。
嬴政觉得李牧对上桓齮王翦二人会不敌,若真是那样,赵国唯一一个能打的都打不过秦军,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覆灭赵国一定会跟打下韩国一样顺利的。
然而费桓却说:“王上,桓、王二位将军固然勇武,李牧却也是能统领十万兵马的将帅之才,跟他硬碰硬,必定会大量损耗我秦军的兵马,您志在天下,何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如此耗费兵力和时间呢?不如避其锋芒,趁早攻下赵国才是要事。”
费桓根本不去争论到底谁更强的问题,他直接从把控成本上面切入,一说到会打量损耗兵力,拖延攻灭六国的时间,嬴政瞬间就听劝了。
“言之有理。”
不能强攻,嬴政瞬间就想到了秦国惯用的老办法。
“那可曾给李牧送些财货?”
六国的人都是爱财的,秦国用重金开路,简直无往而不利,可惜这次嬴政又猜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