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这事儿, 扶苏就想到韩国的旧贵族, 然后突然想起,张良家不也曾是韩国的贵族吗!
原本韩国灭亡后, 收拢的俘虏除了韩王及其妃嫔子女, 就是韩国的王族, 张家这样早就没落的家族根本不在押送到咸阳的人员名单里。
这怎么能行!
扶苏当即要求, 把张家一家人都给我带上, 一个都不许少, 也不许杀, 而且路上也不许苛待他们, 一定要完完整整带到咸阳来。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 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张家人,尤其是其中一个长得漂亮,名叫张良字子房的,他最擅长逃跑,一定要把他看牢了!
索性这也不是什么难题,嬴政就答应了,让押解的人照做,所以士卒们才在张良周围围了一圈,将人看得死死的,都到了咸阳城外,也没让他找到逃跑的机会。
得知俘虏们马上就到咸阳了,扶苏半点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出去迎接。
要知道,越是这种即将要到达目的地时,人就越是会松懈,要是让张良找到机会跑了,那可真是功亏一篑,半夜起来都要拍床的程度。
这种要紧事,扶苏自然是要让自己最信得过的人去办,于是本来正在军营中练兵练得热火朝天的蒙恬就被薅出来了,一起被薅出来的还有他的一队亲兵。
扶苏把马鞭塞进蒙恬手里,郑重地嘱咐:“这事儿就拜托大兄了,一定要把人带回来。”
什么人这么重要?
蒙恬不理解,不过蒙恬是个靠谱的人,长公子让他去接人,他就真的去了,见面之后多余的寒暄都没有,直接就问:“哪个是张良?”
张良豁然抬头,眼神惊疑不定,他身旁一个与他长相相似,只是年纪尚幼的少年上前,疑惑地小声问:“大兄,他们为何会知道你的名字?”
张良看他一眼缓缓摇头:“我也不知。”
随后又道:“不要惊慌,静观其变。”
少年点了点头,退回到其他家人身边,隐隐作保护状。
还不知这秦人的将军为何要找他,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张良都决定一人承担,绝不连累母亲和弟弟。
蒙恬问第一遍时,将俘虏们都打量了一圈,发现根本无人应答,正要问第二遍时,押解俘虏的将军也眯着眼睛看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张良。
他拍拍蒙恬,示意他看过去,然后伸手一指说:“那个就是。”
这么多人里面,除了韩王所在的位置之外,就张良身边看守的士卒最多,找他根本不费力气。
蒙恬顺着他的手望过去,看见他周围夸张的看守人数,毫不怀疑,于是也指了指张良,对亲兵说:“带走。”
甲胄齐全腰挎长剑的亲兵们赫然出列,取代押解的士卒们围在了张良身边,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见此,张良的母亲心头一慌,却还是在看到小儿子要上前时,果断伸手拦住他,小声喝道:“别去!”
张执急了:“母亲,大兄他……”
张母强忍着心慌,道:“你去了也无用,相信你大兄。”
张执明白母亲说的是对的,他确实也帮不上忙,为今之计,也只有等了。
亲兵将张良带到蒙恬马前,蒙恬开始依照扶苏给的样貌描述做比对。
“二十余岁?”没错,确实是个年轻人。
“体弱多病?”嗯,身形挺单薄的,看着就不太健康。
“但是这个面若好女……”蒙恬迟疑了一下。
张良了然地笑笑:“路上风霜侵蚀,长了些胡须。”
“嗯。”蒙恬点点头,“倒也合理。”
何止是胡须,衣裳头脸都是又脏又乱,半点看不出贵族公子的风姿,不过问题不大,带回去先沐浴一番换身衣裳,整个人都焕然一新。
直到马车驶入那座重兵把守的宅邸之前,张良都以为要见自己的是秦王,可若是秦王见他,怎么也该在咸阳宫才是。
他怎么也想到,见自己的人居然会是……
“韩大夫?”
*
扶苏直接将张良和韩非关一块儿了,都是从韩国搜罗来的人才嘛,这分类一点毛病都没有。
没毛病,但是引起了韩非的怨念。
说好的让他跟韩王见一面呢?怎么见到的是一个毛头小子?
张良也在费解中,什么意思?这么大费周章把他找过来,只是为了跟韩大夫关在一起?秦王什么癖好?
秦王本人也不明白,扶苏非要这个叫张良的人是想干什么?
扶苏:“是韩先生说的啊,他说故丞相张平的儿子善谋略,颇有父祖遗风,这种人才当然要抓回来为父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