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的说法都有道理,嬴政没有立刻做出决断,只是让四人先回去,此事容后再议。
但这次嬴政召见四人,本是为了商讨如何乘胜攻打赵国,现在却不了了之了,可见他还是被姚贾说动了,只是还在权衡。
出了章台宫,原本好似剑拔弩张的姚贾与尉缭两人又友好地打起了招呼,二人说着什么,一起出了王宫。
他们俩一个是相国,一个是国尉,这两个位置对秦国来说都是重中之重,是万万不能起内讧的,所以哪怕两人政见不,却绝不会有私仇。
嬴政也乐于见此,与后世大众认知中的帝王平衡不同,如今秦国的敌人都在外界,又正是吞并天下的关键时候,削弱丞相和国尉,就是在削弱秦国,嬴政才不会做这种事。
当然,如吕不韦嫪毐这般,不削弱也不行。
……
不同于二人的热闹,王翦在殿中时就沉默不语,直到离开咸阳宫,都一直存在感极低,仿佛他今天根本没来。
只有李斯落后几步,脚步缓慢,不言不语,不知在思考些什么。
几个内侍并禁军匆匆而来,李斯瞧着,似乎是经常替王上传令的人,他们去的方向也与自己一致。
这是王上要传召什么人吗?
李斯心中揣着疑虑,拦下打头的内侍问了问,内侍也不敢怠慢廷尉,何况这也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大事,就回答道:“王上要召见韩国使者,命我等前去传令。”
李斯了然,点头笑了笑:“那我就不打扰几位了。”
内侍忙说:“廷尉您客气了。”
望着内侍离去的背影,李斯笑容渐渐敛起,眼底深色渐深。
想了想,他没出宫,反而转道去了扶苏的‘小课堂’。
扶苏正在自习。
李斯升任了廷尉后,每天忙的事情都有很多,给他讲课的时间就少了,只能在上值前抽空来讲一点,或者几天来一次,其他时间扶苏要么听其他学者讲书,要么就是在做功课。
今天又是扶苏自行做功课的日子,他认认真真完成每一份作业,然后又翻出书仔细诵读,争取把每个字都理解透彻。
他这也是没办法,谁让这个时代它没有字典呢!
也怪他,上辈子怎么就没多拓展点爱好,背背四书五经什么的,拥有的时候不珍惜,现在才知道,拥有一本注释详尽还能解释字词的书是有多么不容易啊!
起初楚夫人还担心,没有先生讲课,只留扶苏一个人在那读书,他真的会读书吗?不会偷偷跑出去玩吧?为此还想在没有先生讲课时,让扶苏回母子俩的寝宫去读书。
扶苏坚决不肯。
谁在自己卧室还能奋进得起来啊!那不分分钟都会倒下睡觉,还是得在这种充满学习氛围的地方才行。
直到楚夫人来看过一次,发现扶苏真的格外认真,这才带着欣慰的笑意回去了,再也没提过让扶苏回去读书的话。
此时李斯突然出现,见到的也是在认真研读功课的长公子,同样顿感欣慰,连心头上的阴霾都扫去了些许。
扶苏却是惊讶地问:“李先生?今日廷尉府不忙吗?”
难道今日的秦人格外守法?
李斯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说:“方才王上召见我与姚相等人议事,刚结束,臣过来看看公子的功课做得如何了。”
扶苏闻言,将手里的竹片递过去的同时,又问:“看来议事的人很多。”
李斯:“不多,还有国尉和王翦将军。”
扶苏暗自挑了下眉,不算半退隐的蒙骜,今天议事的这四个人可谓是秦国的中流砥柱了,居然同一天被叫去议事?他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
但李斯没说,他只是如常地检查扶苏的作业,看是否有什么错漏。
不过,刚开始看的时候他就依旧有预料了,果然,通篇看完没有一个错字。
从教会扶苏写字开始,李斯就发现长公子不仅学得快,记得也快,难得性子也足够稳重,从来不会出现贪快马虎写出错字的情况,简直是最好带的学生。
扶苏则捏了捏手指,又揉揉手腕,感叹在竹片上刻字还真是累啊,果然还是想办法把纸做出来吧!
还有那刻刀也太反人类了,相对来说,毛笔都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他揉着手腕,突然想起来,似乎这毛笔的发明人是——蒙恬?
扶苏正在思考,该怎么让蒙恬提前把毛笔发明出来,李斯却已经检查完了全部的竹片,要开始考校背诵的部分了,扶苏只好被迫回神背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