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可以。”
嬴政看向宋河,宋河行礼应是,等韩非走时就跟着一起出宫教授了。
宋河倒是也可以在宫中膳房教,但郎中令不会同意的,卫尉也不可能同意。
从韩国带来的厨子,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厨子?万一是刺客伪装的呢,若是将人放进来,岂不是置王上的安危于不顾?
所以坚决不行。
宋河就只能跟着出宫了。
回到住处后,韩非居然真的派厨子去跟宋河学厨艺,不过学的大多都是韩国本来就有的菜式,只是被宋河改良过了。
韩非一一品尝过后,不由疑问:“宋庖厨是如何想到要这么做的?”
你一个外地人,比本地人还了解我们韩国的特产,连做法都这么恰到好处,这正常吗?
哪怕韩非不通厨艺,却也知道南人擅牧北人擅水是不可能的,庖厨之事应当同理,所以他实在不解。
宋河拘谨地笑笑,说:“这不是小人想出来的,是长公子喜欢这种口味,小人这才改了一些做法。不过,长公子真的是长了一条金舌头,凡是按照他的要求改过的菜,就没有不好吃的,小人能有今日的厨艺,还多亏长公子提点。”
说完又觉得这话好像不妥,长公子好吃,甚至比他们庖厨还懂厨艺,这些话他们在膳房私下里夸夸就得了,在他国使臣面前说,难免有损长公子的形象。
身为长公子,当习君子六艺,这六艺中可不曾包含厨艺。
他这么说,恐怕会连累长公子遭受非议吧。
涉及到扶苏,宋河的脑子转得飞快,忙补充道:“不过,长公子只是对吃食要求比较精细,这些做法都是小人和其他庖人一起琢磨出来的。”
韩非听了,不置可否。宋河可是白担心了,韩非根本没往那里想。
毕竟如果他没记错的话,秦王长子年方九岁,猜测一个九岁的孩子厨艺精湛,除非他是疯了。
而且今日刚被秦王问策,嬴政似乎采纳了他的建议,但事情还未尘埃落定,也不知此次出使会不会出现变故,韩非哪有心情去传播秦王长子不修文辞偏好厨艺的流言。
那对救韩国一点用都没有。
他只是更好奇了。
如果说先前在吃到那些菜时感受到违和感,但得知是庖厨改进的,多少也有些逻辑在。
也许这庖厨只是交友广泛天生好学呢,平时没事就跟六国的庖厨交流厨艺,天长日久,总结出一套‘厨经’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当韩非听见宋河说,这些菜式的改良都与秦王的长子有关,他彻底想不通了。
秦王长子才九岁,他哪里来的经验和阅历,能指点一个几十年的厨子精进厨艺呢?
韩非皱眉思考了一会儿,想不通,干脆放下不想了,庖厨之事乃是小道,纵使秦王长子在这方面有些奇异,于大局无碍,何必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与韩非问策之后,嬴政已经决定按照韩非所言,继续攻打赵国。
这三年来,桓齮已经打下了赵国大半国土,还斩杀了几个赵国的大将,正应乘胜追击才对。
他当即决定召见姚贾尉缭王翦李斯等人,共同商议,看看这个计策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而当嬴政说,决定接下来继续攻打赵国,韩魏先放在一边时,李斯顿时就知道,这一定是韩非的主意。
今日韩非觐见时,李斯正在百官之列,只是大殿肃穆,他没有与韩非攀谈罢了。
但对于韩非来秦国的目的,李斯一直是抱有警惕心的,果不其然,他见到秦国的第一天,就让秦王否决了自己的提议,居然还真的蛊惑王上同意了先攻打赵国的计策。
李斯沉思片刻,对此计提出疑问:“敢问王上,此计可是出自韩国使者之手?”
嬴政点头,突然想到了什么,问李斯:“寡人听闻,你与韩非曾一同跟随荀子读书?”
李斯应道:“确是如此,臣与韩非共处几年,对他再清楚不过,他一心想救韩国摆脱积弱,对韩国忠心不二,提出此计恐怕为王上谋天下是假,为韩国续命才是真,王上万万不能信他的话!”
李斯话音刚落,殿内气氛顿时一滞,嬴政眼中的笑意也渐渐消失……
第148章 第148 章
嬴政没有说好, 也没有说不好,而是问其余三人。
“诸位以为呢?”
王翦目露思索,但并未作答, 他只当自己是个纯粹的武夫, 不懂这些谋略, 等着听其他人的回答。
本来这种场合蒙骜也应该在的,谁能想到蒙骜退休心态上来了, 一退就退个彻底,连朝见的次数都少了,竟真的将自己当做一个普通老头,甚至还想辞去上卿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