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再次背叛了合纵,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呢。
得益于齐国的帮忙,秦国除了对阵魏军那一部分损失了不到一万人马之外,另外两路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兵力。
哪怕是面对庞煖的蒙武一军也没有,因为他牢牢记得父亲的吩咐,就躲在冠县里,任外面如何叫骂也不应战,直把赵军呕得厉害,却偏偏拿他没办法。
唯一损失的一点还是在最后援军来了,庞煖率大军突围时,为了阻拦庞煖造成的。
总之一场仗打下来,秦国似乎根本没损失什么,不管是兵马也好粮草也罢,随时都可以拉起来再打一场。
离大河近的城池都在瑟瑟发抖,生怕蒙骜一个转头瞧上他们的地盘,直接带人打过来。
其中属韩国抖得最厉害。
没办法,谁让他们不仅离大河近,离秦国也是最近的呢。
国土面积还足够小,将近十八万的大军,完全可以将韩国夷平,所以他们抖啊抖,惊恐地眺望着秦国凯旋的背影,直到确认他们进了函谷关,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这心也只放了一半,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只是略作休整,下半年再战呢?
毕竟马上就是秋收的季节了,先回去把粮食收了,粮草就更足了,打起仗来也更无后顾之忧。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于是韩国继续瑟瑟发抖,其他四国包括齐国的部分官员也在担忧,直到往来的客商带来秦国有丧的消息。
据说去世的正是秦王嬴政的大母,不是那位华阳太后,是亲大母夏太后,与秦王感情深厚,听说因为她的去世,秦王已经几日不吃不喝不理朝政了呢!
嬴政:“?”
纯属谣言,寡人的确很伤心,但饭还是要吃的。
六国:“何止啊!听说秦王伤心得几度昏厥,夜不能寐,几乎要随夏太后而去了呢!”
嬴政:“???”
确定这说的是他?
谣言越传越离谱,但没人求证,因为六国人爱听。
秦国的一场丧事,让不知多少人陷入了狂欢中,他们开始抢收秋粮,招募兵卒,力求在秦国下一次东出时,可以抵抗得更久一点。
不过这其中不包括韩国,对于外界的一切纷争,韩王都表示不接触、不了解、不关心,守着王宫醉生梦死,甭管你们的献策多中肯多有用,寡人就是不听!
多次碰壁的韩非捧着《说难》诸篇,几次欲投入火中,可闭了闭眼,还是不忍看着韩国走向末路,他又收拢好了手稿,再次去王宫门口请求觐见。
然而秋日的冷风比王命来得更早,打着旋从他面前刮过,还铺了满地的落叶。
宫人扫净了落叶,次日又是满地金黄,宫人又扫,次日反复,直到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韩非的手稿还在自己手里。
他根本进不去宫门,写得再多也不过是一纸废言。
*
停棺五日后,扶苏终于见到了自己这辈子的亲祖母赵太后。
这日上午,扶苏与楚夫人正要前往北宫守灵,章台宫的内侍却突然来传令,说赵太后刚刚进了城门,马上就要到王宫,让楚夫人与长公子快些准备迎接。
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
若是平日里,楚夫人定然会给扶苏换上一身鲜亮的衣裳,自己也换一套大方得体的,将母子两人都收拾得光鲜亮丽再出门,但谁让现在是在孝期呢,就得穿得素气一些。
对此楚夫人的做法就是,将两人身上的麻布衣裳一脱,直接就去找嬴政回合了。
嬴政要去宫门口迎接赵太后,一方面因为对方是自己的生母,孝道使然,另一方面嘛,他还没亲政,理论上来说赵太后有与他同等的政治权利,甚至隐隐高出他一点,为了这个他也得将尊敬的姿态做足了。
扶苏身为孙辈自然也要去,至于楚夫人嘛,还是沾了是扶苏生母的光,不然咸阳宫里不止一位夫人,怎么偏偏就她能去迎接太后呢。
自从后妃们聚到了一起,就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酸气,扶苏想忽略都不行,在楚夫人牵着他离开前,扶苏就已经感受到了背后有如实质的凝视。
她们似乎觉得这是个好差事,甚至恨不得代替楚夫人去。
想到他爹和赵太后之间的修罗场,今天见面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扶苏心想,要不是他说了不算,他真想直接点两个人出来代替他和他娘。
谁爱去谁去,当他有多喜欢似的。
这是扶苏第二到宫门口,上次还是去成蟜府里的时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今天倒是有时间仔细观赏一番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