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往事已往,其中一个人也已经逝去,注定没有人能告诉扶苏答案了。
不过嘛,华阳太后的出现让扶苏想起了一个一直被他忽略的点。
夏太后地位尊贵,她去世了,咸阳宫里所有有位份的人都得来吊唁,没看连华阳太后都来了嘛,说明谁也不能例外。
那么……自他出生起就没见过的亲祖母赵太后,是不是也应该从雍城赶回来,为夏太后守孝了?
沉思,也不知道对方跟嫪毐的感情进行到哪一步了,爱情的结晶落地没有啊?
第115章 第115 章
华阳太后离开时, 如来时一样高傲尊贵,脸上既不见故人逝去的怅惘,也没有见到仇敌死亡的痛快, 让人无从探究二人的过往。
谁也不知道华阳太后对着夏太后都说了什么, 不过这也不重要就是了, 宫人开始朝夏太后脸上贴丝绢,即为幎目。
到了这一步, 夏太后就真的尘归尘土归土了,扶苏想要目送夏太后进入棺椁,可惜楚夫人和嬴政都不允许,让人将他带到偏殿去,免得被惊到魂。
扶苏不理解,夏太后的遗体他都见到了, 没有被严格制止, 怎么入棺就这么严肃?
没人替他解答, 总之他被赶到了偏殿自力更生, 等再出来时,就是楚夫人带着他回寝殿了。
装殓完毕后是停尸, 等待宗室祭拜, 最后再葬入陵寝。
当然, 主要是为了等尚在雍城的赵太后。
停棺三日后, 宫中气氛肉眼可见变得很紧张, 王上虽然没有大怒, 所有人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情绪不佳, 人人皆不敢高声言语, 甚至别说高声,连出声都不敢。
众人皆谓王上是因为夏太后的逝去伤心过度, 扶苏却知道,他爹伤心是有的,更多却是因为赵太后迟迟不归而生气。
雍城与咸阳的距离并不远,他派人快马去雍城传信,若赵太后在收到讣告之后立刻乘车往回赶,三个日夜的时间,早就应该到了,可直到现在他都没收到赵太后回咸阳的消息。
嬴政对大母夏太后是极为敬重的,这一点在史书上没有过多着墨,然而出土的夏太后却是最有利的证据,毕竟除了秦始皇墓之外,夏太后墓可是第二大墓,足以证明嬴政与夏太后感情浓厚。
这样被他敬重的长辈去世了,母亲却迟迟不肯回来奔丧守孝,实属是对故去的夏太后不敬。
这不仅仅是态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是夏日,尸体容易腐坏,为了能让夏太后容颜不变,这三日都是用冰块覆盖尸身,勉强维持。
冰块已经换了一车又一车,夏太后身上的布衾都湿了又干,嬴政只看过一次就心情沉重。
大母在世时受病痛折磨,他没办法分担分毫,如今逝去尸体却还要受次磨难,他深感自己不孝。
同时,他觉得更不孝的应该是自己的母亲才对。
夏太后并未曾苛待于她,为什么连最后一程都不让大母走得安生些呢?
冬日储存的冰块有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光,到时候要怎么办?难道要用腐烂的尸身下葬吗?
嬴政第一次如此没有耐心,接连派了三波人去雍城催促,让赵太后尽快回咸阳。
扶苏不负责任地想:赵太后现在和嫪毐感情正浓,之所以迟迟不归,该不会是因为正处在孕期吧?他可是记得史书上说,赵姬和嫪毐有两个孩子呢。
因为在孕期所以不能见人,不然立刻就会被发现偷情的事,所以才罔顾孝道,待在雍城不肯回来?
越想越有可能。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太后不敢回来,他爹却偏要等到她回来,这不直接就僵持住了嘛。
如果最后他爹耐心告罄,直接杀到雍城去一看究竟……他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到时候的场面会有多尴尬了。
不过有一点他很费解,上辈子这个时间点,赵姬偷情的事情还没被爆出来,她是怎么躲过去的呢?
不出现是不可能的,所以难道他猜错了?这个时间她还没怀孕?
不过,不论赵姬此刻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六国得知秦国有丧,俱都松了一口气。
哪怕这丧事不是秦王的,而是秦王大母夏太后的,他们同样觉得,幸好幸好,这下秦国应该能消停一段时间了。
蒙骜带兵突袭莘县三城,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觉得要么是蒙骜得了失心疯,要么是秦王昏庸到极点,居然下这种命令。
大家都是当闹剧看的,可谁也没想到这场闹剧最后居然会以秦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兵不血刃拿回临清城,而秦国占据了大河两岸,甚至直接开始开垦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