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精通军事,却也知十万人对五万人,优势应在我齐国,太尉如此作为,臣委实看不明白,难道是太尉临阵怯战,不敢打了吗?”
“还是……他心中另有成算,不愿意将十万将士耗费在临清这个战场上吗?”
不愿意将将士耗费在临清这个战场上,那要用在哪个战场上?
齐王惯是耳根子软的人,中尉这一番话看似有理实则全是歪理,然而齐王听了却立马心生疑窦,开始顺着中尉阐述的角度去思考。
是啊,都已经出发这么多天了,为什么还听不到开战的消息?
太尉说张唐素有凶名,且秦军不畏战,二者相加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保万无一失,还是应该在兵力上碾压他们才行。
齐王信了,给了他十万大军,十万对五万,按理来说早就应该听到胜利的捷报,结果几日过去了,居然还没开战?
太尉在等什么?
他到底是在等时机,还是根本就不想打?
他想用这些兵打谁?是不是想用来攻打寡人?
疑心病是绝症,一旦发作无药可医,因为秦军骤然越过黄河夺取临清,惊醒了沉溺在玩乐中的齐王,他现在充满了不安全感。
本来有太尉在,齐王觉得心下稍安,可如今看来,连太尉也是不可信的啊。
齐王越想越怕,靠脑补给自己吓出来一身冷汗,匆忙撵走中尉后,又立刻派人招丞相舅舅进宫。
他要换人,他要找个靠谱的人去把太尉换回来,大军在太尉手里他不放心!
半个时辰后,齐王握住舅舅的手真诚恳求:“舅舅,寡人能信的人只有你了啊,还请舅舅往临清代为监军!”
第109章 第109 章
居然就这么轻松地包围了十万秦军, 赵魏齐三国带兵的主将都觉得不可思议。
蒙骜不像是这么轻敌冒进的人,这其中一定有诈。
因此三人不约而同地将大军驻扎在了与秦军相隔五十里处,打算观望一下, 看看蒙骜打算搞什么名堂。
太尉正观察得好好的, 没想到临淄突然来了诏令, 让他立刻带亲兵回临淄,接下来的战事由丞相后胜指挥, 这不是闹呢嘛!
别说后胜对战事一窍不通,就算他会打仗,太尉也不可能将大军交给他。
这位丞相在朝野中的名声,可远没有在齐王那里的好,去岁五国合纵攻打秦国,多好的机会啊, 五国本来还邀请了齐国, 偏偏王上被丞相劝动, 一口了回绝联盟, 最后联军也功败垂成。
太尉一直在想,假如当时齐国没拒绝的话, 说不定联军的胜算会更大一点, 就算不能灭了秦国, 也能将他们赶回西边去, 不敢再像现在这么嚣张。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胜在拖后腿方面非常有一套, 如果他不是王上的亲舅舅, 太尉真怀疑对方是秦国派来的卧底。
这样的人让他来对战秦军?太尉真怕后胜会把齐国的五万兵马都卖给张唐, 到时候回到临淄再跟王上忏悔一番,恐怕连惩罚都不会有, 王上就会原谅他。
太尉不想走,他不明白为什么齐王要换掉他,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难道王上不知道吗?
他也想不出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值得王上冒着这么大的风险非要换掉他。
因此见到后胜时,太尉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后胜却不以为忤,笑呵呵地靠近太尉轻声说:“张唐已经进了包围圈,跑不掉的,太尉有时间还是多多关心下贤侄吧。”
太尉眉毛一压:“丞相这是何意?”
后胜皮笑肉不笑:“听说前日王上特意派了内侍去贵府申斥,还派禁军围了太尉府,王上这次怒气不小呢,太尉不去救救儿子,还有心情围张唐呢?”
太尉心头一跳,不仅有内侍申斥,还有禁军围府,他走之后这小子干了什么?!
后胜说得对,自家后院都要着火了,他哪还有心情管什么输赢,反正赵魏齐三国加起来都有二十万兵力了,任蒙骜再有本事,也不可能翻出什么浪花来,齐国的安危无须担忧,于是他利落地交了军权,匆匆带亲兵回了临淄。
回到临淄后太尉才发现,何止是他儿子有危险,他自己更危险!
只是几日的功夫,市井中已经流言纷纷,有的说他拥兵自重,有的说他儿子目无王上,定是太尉言传身教,其本人也早就对王上不敬了,还有的说他围着秦军却不进攻,一定是被秦国收买了,是秦国的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