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日小心,不与郭开发生大冲突,为的就是将来他到了战场上,郭开不至于在后面扯他后腿。结果现在倒好!他还没到战场上呢,腿都已经被断了!
庞煖暴怒,眼中爬满了血丝,他细数郭开曾经在赵国战时犯下的错误,逼问赵王:“当年秦国屡屡攻占赵国城池,无人可挡,唯有廉颇可以一试,赵国老少无不盼着廉颇将军归国,只有郭开!因为一己私仇阻止廉颇归赵,致使我赵国疆土常年卧于秦军铁蹄之下!廉颇到死都在思念赵国!”
“郭开就是一个奸佞小人,他眼里只有黄金珠宝,根本没有赵国。王上!您继续听信他的谗言,赵国迟早要亡在他手上啊!”
赵王拍案而起:“放肆!简直一派胡言!”
庞煖刚开口时,赵王还有点心虚,昨日说好的让庞煖和李牧夹击蒙骜,结果现在就剩庞煖自己跟蒙骜生死对决了,多少有那么点不地道。
所以赵王决定,一会儿不管庞煖说得多难听,他也忍一忍,等战事结束了再多赏赐庞煖点东西,他做为王上都这么低声下气了,庞煖还好意思生他的气吗?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
结果没想到,他只打算给庞煖一个台阶,庞煖却直接当成了舞台,不仅告郭开的状,还敢妄言亡国之祸,直接戳到了赵王的肺管子。
“我赵国兵强马壮,疆域辽阔,国运正隆!绝不可能亡国!”
赵王指着庞煖的手指气到发抖:“你不过打了几场仗,会带几个兵,就如此狂妄骄纵,居然敢妄言赵国国祚,你真当寡人不敢杀你吗!”
赵王气得发狠了,但也只揪着庞煖说赵国亡国的事来骂他,至于郭开害廉颇的事赵王是一点不敢提,因为这件事究其根本还是在赵王身上。
廉颇历经三朝,前面两朝都得到了重用,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甚至在赵孝成王(上一个赵王)去世那年,还攻下了魏国的繁阳。
结果赵孝成王刚死,赵王即位,立刻就解除了廉颇所有军职,派了另一个人去代替他,廉颇不堪受辱将人打跑,然后自己也跑去了魏都大梁。
赵国没了廉颇,再面对秦国时那是屡战屡败,爬都爬不起来,这时赵王终于想起廉颇了,派人去大梁看看廉颇是否还能上马作战。
郭开跟廉颇有私仇,偷偷贿赂了这个使者,让他回去说廉颇吃顿饭的功夫去了三次茅厕,恐怕年老体衰不堪重用了,赵王直道可惜,自此再没动过启用廉颇的念头。
廉颇枯等许久没有结果,得知赵王嫌弃他年老,心灰意冷,加上在魏国也得不到重用,就去了楚国为将,只是始终思念着故国,五年前于楚都寿春抑郁而终。
所以说在廉颇这件事上吧,赵王和郭开的责任五五开,甚至赵王的责任更大一点,廉颇活着的时候赵王一件人事不干,等人死了又开始隔空怀念?
啧,怎么评价他这种行为呢……估计怀念廉颇是假,怀念赵国逝去的荣光更真吧。
赵王实在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多疑又好色,天生一副亡国之君的面相,可架不住赵国手气不错,金卡层出不穷,为赵国续了一波又一波的命。
庞煖也是这些金卡之一,他与廉颇蒙骜的年纪相差无几,已经是确确实实的老将了。
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赵国,他比赵王都更希望赵国能国祚绵长,永享太平,可奸臣当道,赵国何日才能太平?
面对赵王的问责,庞煖是哭也不得,笑也不得。
他似乎突然就没有那么愤怒了,好像被赵王所说的“杀”字震慑住了,庞煖满面苍凉,眼睛里俱是绝望,他对赵国的一片忠心,到底换来了什么?
也许在廉颇被逼走时他就应该明白,该急流勇退了啊……
可是,不将秦国打怕,赵国就始终处在风雨飘摇中,他又如何退得安心?
所以即便今天会得罪郭开、得罪赵王,他也一定要说!
早在赵王发怒时,庞煖就颤颤巍巍跪到在地,配上他花白稀疏的头发,脸上一道道带着岁月沧桑的沟壑,悲凉感迎面而来。
庞煖抬头望着赵王,眼神复杂难懂,几乎让赵王不敢直视。
赵王不想承认自己受到了影响,皱眉开口,想要打断这古怪的气氛,却被庞煖抢了先。
庞煖苦笑道:“王上贵为君主,想要臣的性命,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是臣何错之有?妄言国祚?若王上能决意不再用郭开,赵国的国祚长着呢!何须臣来断言?可若王上继续任用郭开,不必臣做恶人,赵国也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