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臣子, 既然看到问题了就得去劝谏君主,尽到为人臣子的责任, 所以哪怕知道讨不到好,宗正也硬着头皮上了。
吕不韦则不同,他是典型的无利不起早,或者说能让他早起的,绝对是损害到他利益的事。
当得知嬴政要将成蟜车裂处死时,他震惊的可不是兄弟反目,而是嬴政做这件事根本没想过要通知赵太后!
赵太后如今在旧都雍城,从咸阳到雍城快马也要一日时间,而成蟜昨夜谋反,今日日正就要被处死,这不仅是自己不通知,甚至连其他人去搬救兵的机会都不给,这是铁了心要杀成蟜。
其他人诸如廷尉和宗正想的都是,王上可真够心狠的,杀起亲兄弟来连眼睛都不眨。
而吕不韦想的却是,赵太后与自己一同受先王托孤,辛辛苦苦打理朝政,将王上抚养成人,不说功劳也该有苦劳,何况那可是王上的亲生母亲!可王上的做法让他感受不到一丝温情!
吕不韦心惊肉跳,明明身处夏日,却觉得周身寒冷如坠冰窟。
他问仆人:“王上即位几年了?”
仆人虽诧异,却还是回答道:“丞相,七年了。”
“七年了……”吕不韦叹气,缓缓抬头,恰好望见飞过屋檐的鸟雀,眼中尽是沧桑与隐忧。
“雏鸟羽翼已丰,已经不需要窝了…… ”
也许不仅是不再需要,还嫌弃鸟巢逼仄,束缚住了他的翅膀。
吕不韦说完即命仆人备车,连早膳都不吃就赶来了章台宫。实话说,过惯了说一不二的日子,让他重新回到台阶下,吕不韦并不愿意,可王上一日兵权在手,他就得当一日的忠臣。
既然要当忠臣,自然要忧君之忧,主动帮忙解决难题。
吕不韦显然是深知谋士说话艺术的,一进殿就高呼:“长安君不能杀!”,成功吸引住了嬴政的注意力,不等嬴政降罪又说“不杀他是为了您好啊”。
这大概就相当于常见的算命先生话术,看见人就大惊失色:“你有血光之灾啊”“阁下大祸临头了!”,同样的效果。
嬴政果然也问出了同款问题:“此意何解?”
吕不韦等的就是这个,从看清楚嬴政所想之后,他就在苦思,该如何替自己扳回一局。
他不吃不喝看了半晌舆图,连在来咸阳宫的路上都在琢磨着,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吕不韦:“臣听闻那赵人来咸阳已有些时日,又与长安君来往甚密,想必王上与众位将军商讨出来的攻赵计划,早就已经被那赵人传回邯郸了,就算是现在杀了他们也于事无补。”
昨晚成蟜和赵仪刺杀嬴政的细节,吕不韦大体都了解过了,也知道赵仪污蔑嬴政身世,说他献妾盗国,嬴政根本不是庄襄王亲生的,而是他的儿子!
换成一般人早就惶恐请罪了,胆子再小点的还会自杀以证清白,同时也是给家里人求一条活路。
但吕不韦没有,他不仅不惶恐,表情还格外淡定,回答起嬴政的问题时也是胸有成竹,一副我只是来出主意的,其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可他是丞相,他能不知道吗?他只是刻意不去提。
要知道,面对垃圾们的污蔑,最好的自证就是不去自证,我就是行得端坐的正,根本没有这回事,你要是坚持说有,那好,你拿出证据来。
正是吕不韦这个根本不在乎谣言的态度,博得了嬴政一丝好感,不过对于他说的话,嬴政不认可。
“这寡人自然知道,可不杀了他们,难消寡人心头之恨。”
他又不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当然知道攻打赵国的事是泡汤了,还得重新商议,他杀这俩人单纯就是用来消气的,消完了气自然会回去忙正事。
“况且就这么饶了他们,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寡人是可欺之君?”
战国嘛,主打的就是一个混战,不怕君主残暴,就怕君主窝囊,若是六国人知道,成蟜都公然举兵造反了(一万的兵力也是兵)!嬴政还要放他一马?
六国国君:“?”对视一眼,没想到我们中间还出了个圣人?好的,下一个先打他。
吕不韦立刻解释:“臣自然不是这个意思,此二人胆敢刺杀王上,罪无可赦,然赵国蛊惑长安君与王上离心,此仇也不能不报。”
嗯?嬴政诧异地看向吕不韦。
原来吕不韦不是要阻止嬴政杀人,而是他觉得,光杀两个太少了,这么大的事,难道赵国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