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郎中令看到这一幕颇为欣慰,王上心性如此坚韧,定然也是如惠文王(赢驷)和昭襄王(嬴稷)一般的雄主,大秦在他手中定能成为七国之主,中原六国,不足为惧!
赵仪叫骂久久得不到回应,心中暗骂嬴政狡诈,这么能忍,更坚定了他要杀嬴政的决心。
如此雄主,绝对不能留给秦国。
本来他以为只需要随便说两句,秦王何等身份,怎么可能忍受别人骂他胆小鬼?而且还当众提起他在赵国为质这么屈辱的事,他不炸了才怪。
要知道因为这事,成蟜已经在他面前炸过好几回了,可偏偏嬴政就是能忍,赵仪不信这个邪,又挑衅几句,嬴政还是一个字都不回,沉稳得根本不像这个年纪的人。
多喊的几句耽误了时间,他们已经拖延很久了,事已至此,他也没心思顾虑其他后果了,沉声喝道:“点火!”
他直接命令手下人点起火把,仔细搜寻嬴政的身影,免得他趁着黑夜溜了
活靶子就活靶子吧,反正都是秦人,死再多他也不心疼。
况且足足一万人,哪怕被射杀泰半,总有人能突破重围杀死秦王,届时也不枉费他谋划一场。
赵仪将他从赵国带来的人手都派出去了,燕赵多游侠,那些人不仅是他的门客,更是刺客,赵仪会带他们来秦国,很难说一开始打的是什么主意。
门客们本想留下一两人保护赵仪,却被赵仪拒绝了,他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决然道:“从进入咸阳那天起,我就已经当自己是个死人了!只要能阻止秦军东出,我这条命又算得了什么!不用管我,快去杀了秦王!”
门客们深深望了他一眼,转身握着匕首冲向了侍卫最多的地方。他们看不到嬴政在哪里,但侍卫要保护秦王,所以侍卫最多的地方,嬴政一定在那里。
事实上他们判断的没有错,嬴政的确就在那个方向,因此侍卫们杀得很凶。
装备精良的侍卫实在难打,哪怕有叛军们做掩护,等刺客近前时,也死得只剩下一个人了,赵仪望着最后那人,眼中充满了期盼,赵国的生死就寄托在他一人身上了!
不光是赵仪,樊於期和成蟜也在关注着那边的动向,成蟜和赵仪没上过战场,敏锐度差了点,但樊於期可是从战场上拼出来的,有一丝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比如此时他望着厮杀的人群,突然察觉到了有什么不对。
他皱紧眉头快速思考,到底哪里出了异常?
渐渐地,眉头越来越舒展,显然他凭着经验还是找出了问题关键所在,而正因为看得清楚,他眼睛也越瞪越大,惊骇不已。
人数!人数不对!
要知道在古代战争中,人数的多少跟输赢就是正比,要是有人能以少胜多,那绝对是要大书特书传扬千古的。
将军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有人以此玩起了心理战,比如在开战之前,明明只带了十万人,却敢号称八十万人马,以期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精准判断敌方人数这种事,是将军们的必修课,樊於期自然也会。
而且他带来的才多少人他能不清楚吗?这根本不是一万人能打出来的效果!况且这一万人还有一部分是弓箭手,以及护卫他的亲兵,那么多出来的人是哪里来的?
樊於期越想越心惊,在看见一个穿着士卒衣服的小兵不去攻打侍卫,反而回身捅了另一个小兵,他顿时面色一沉,心脏狂跳,再也顾不得其他,弓着腰悄悄后退,趁着夜色跑了。
就在樊於期溜之大吉之后,赵仪终于也发现了不对,因为他也看到了小兵自相残杀的一幕,主要是这样做的不止一个人,他想不发现都难。
虽然战场上的确存在这种情况,有的人受不了死亡的压力,跟人打着打着突然发疯看向自己的同袍,但总不能这些人同时发疯吧!
想到了某种可能,赵仪猛然回头看向那个孤勇的刺客,目眦欲裂大喊道:“不!快回来!”
晚了。
刺客以为成功就在眼前,心中有些欣喜,哪怕他知道成功刺杀秦王之后自己也会死,但士为知己者死,为荣誉而死,这都是值得的,所以明知自己会死,他却是高兴着的。
可就在他怀揣着向死的决心杀向秦王时,却听见赵大夫惊慌的大喊“快回来!”回去?为什么要回去?是发生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