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基金会仅作为学校和医院的捐助人,不能操控医院,这样就可以防止宜妃插手管理,教会也不会担心失去学校的控制权。
叶兰一口答应下来:“这事儿简单。要是有其他难处,你也一并告诉我,我帮你一起想办法。”
于是我跟她说了诚亲王和雍亲王的反馈,一路没闲着。
不多时,到了目的地,好像是一处皇家园林。
下车一看,周围已然停满了各色马车、软轿,打扮光鲜的男女老幼,正说说笑笑地往园子里走。
“这是什么地方?”我好奇地问叶兰。
叶兰正吩咐奴仆把美食好酒搬下马车,无暇答我,只伸手指了指园子的正门。
这园子还比较原生态,院墙都是篱笆,门也破破烂烂的,要不是她特意一指,我都没发现门上还有块匾。
圆明园。
匾上三个烫金大字令我呼吸一窒。
第63章
明万历年间, 明神宗的外祖父武清侯李伟开始在北京西郊大兴土木,率先建造了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之后京中权贵纷纷效仿, 争相在此引水建园。
天下易主后,康熙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 并将清华园拓建重修, 改名畅春园作为自己的行宫。从康熙三十年起,他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在这里起居办公。
周围的其他园林,陆续被他赏赐给了王公大臣。其中, 离畅春园北一里许的圆明园被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不知是真抠,还是为了打造‘节俭’人设, 这些年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 雍亲王宁可每天来回三十公里, 往返于雍王府和畅春园之间,也不曾翻新扩建圆明园,只把它当度假中心, 偶尔携家带口来小住,或像今天这般,邀请亲朋好友来踏春。
所以曾让历史惊鸿一瞥的万园之园, 如今还处在婴儿期。
单从外面看, 只觉得陈旧古朴, 规模也不大, 怎么都不像踏春的好去处。
是什么吸引了这群见惯浮华的皇亲国戚呢?
“快走快走,是我失策了, 没想到今年人这么多!园子里统共就那么两亩相思樱桃, 也不知道还给咱剩下几颗!”
叶兰拖着我快步往园子里去,见我神情异样, 失笑道:“别那样看着我,我可不是馋这口吃的,只是喜欢摘而已。”
……
不是我想的那样吧?
进门走了将近五分钟才知道,外面的破门和篱笆墙都是装饰。
里面还有一道正经的红墙和朱漆大门,过这道门是需要递交请帖的。
叶兰把帖子呈上,携我入园,别有意味地笑道:“四王爷自称天下第一闲人,平日里既不和朝廷官员来往,也不像别的王公贝勒那样声色犬马,就喜欢学陶渊明,这宅子就是他打造的世外桃源。”
哈,表面当天下第一闲人,背地里当世界第一卷王!我领导为了瓦解竞争对手的戒心,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怪不得外界对他的评价五花八门、不得要领。
园子虽然没有大改过,但也是用了心的。走了将近十分钟,各处都是正经江南风味。奇树异花,亭台楼阁,目不暇接。正值春天树木茂发、草长莺飞之际,到处绿荫成蔽,鸟鸣清脆,漫步其中,不禁神清气爽,心情松弛。
穿过两道黄瓦红墙歇山顶的厅堂后,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一片望不到头尾的湖,波光粼粼得呈现在眼前,湖中荡着几条小船,有的乘坐着豆蔻少女,有的乘坐着志学少年,船上的人或互相泼水、嬉笑打闹,或偷偷对望、窃窃私语。
湖心的角亭被抱着孩子的妇人们占了,凑做一堆逗弄幼儿。
湖边则三三两两坐着一些钓鱼的老爷子。
到这里,从园子到游人,都正常和谐,然而视线偏转一下,画风突变!
湖左边全是低矮的果树,一群穿着光鲜贵气的人猫着腰在里面采摘……
湖右边竟然种着大片麦子,一群农夫打扮的人带着斗笠在田里拔草……
还真是我想的那样!这哪是世外桃源,根本就是郊区农家乐吧……
真有你的雍亲王,你发什么请帖啊,干脆在门口设个售票亭得了!
“怎么,和你想的不一样?”叶兰递给我一个篮子,笑道:“你是不是以为,踏春就是赏花作诗放风筝?”
我也笑了:“你要让我作诗,我宁可去地里拔草!”
叶兰哈哈一笑,指着那片麦田道:“拔草可真轮不到你,早就被王爷贝勒们承包了!这片地里长出的麦子,每年都要进献给皇上,所以各个皇子都想来出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