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锦道:“宫中长年都需要大量的丝绸,而我带来的这蚕种虽好,但也有不好处,蚕丝粗,织出来厚实些,所以原有的蚕种,仍旧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在想,不如我们在报喜之余,提出这件事情,因为新蚕产量是旧蚕种的五倍左右,蚕商当然愿意养这种蚕。所以,为了平衡和协调,我们能不能请旨,在江宁府设织造局,请由朝廷派人管控,实现平衡和协调种种……”
她顿了一下:“然后,不管哪一位再提及陪都之事,更加顺理成章,我们也会更加言之有物,又显得不居功。”
王慎行一边听着,就不由得眉头一挑。
再听下去,他沉吟道:“但,若是朝廷派员,会不会多生是非?又有所牵制?”
“很可能。”唐时锦道:“我只是一个想法,还未考虑成熟,咱们再商议商量。”
历史上的江宁织造,之所以有秘奏之权,是因为得皇上信任。
最早的江宁织造曹玺,在康熙皇帝出生之前,就是皇宫侍卫,他的妻子孙氏,又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其子曹寅,又是康熙的伴读……康熙皇帝五次南巡都住在曹家,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
所以康熙皇帝信任的并不是江宁织造府,而是曹家。
但就算不管曹家,江宁织造,也仍旧十分重要。
唐时锦缓缓的道:“我只是觉得,这样一来,江南,就是皇上的自己人了,一直都是。”
王慎行秒懂,眼神儿瞬间就亮了。
他开始慎重考虑。
唐时锦说的没错,这样一来,这一处,就将成为皇上的自己人……就算元盛帝退了位换一个皇帝,也仍旧是这样的,这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啊!
毕竟,怎么说呢,别处的赋税,进的是国库,而这一处的收入,如果能实现唐时锦所说,那将进入内府衙门。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这一处,是给皇帝赚私房钱的。
王慎行道:“下官想好好考虑考虑。”
“应该的,”唐时锦点了点头:“我在这些事情上,远不如王大人,必有考虑不周之处,还请王大人细细思量。”
她这么说,王慎行当然不敢应,连连谦逊,然后才起身告辞走了。
第550章 商人的小狡猾
唐时锦之前跟炎柏葳讨论过这事儿,但那会儿才刚来,所以两人并没有商议具体的举措,如今既然旧事重提,唐时锦就按她自己的想法,先写了一个折子。
之前的折子要不就王四郎帮忙写,要不就都是炎柏葳帮她写,但炎柏葳帮忙写的折子,也都是模仿她的口吻写的,所以她自己写,也并不会显得奇怪。
她的想法是,仍旧按商人的方式来做。
做成一个类似于“丝绸皇商管理处”的感觉,也就是说,半官方,类似招标外包那样,皇商之间会有竞争。
这样一来,两边都有得赚,对于这整个行当来说,是一个良性的激励,会促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对王慎行来说,相当于这里是他们的下级,方便管控;对于她自己来说,这些人,相当于她的……怎么说呢,家臣?或者家生奴才?反正是她的自己人。
不是她自夸,她绝对是商人们最亲近最信任的官员。
这样一来,完美的走向她的既定目标,可进可退,可收可放,不管炎柏葳走到哪一步,反正她这儿妥了。
唐时锦写的非常细,一气呵成的写完了,就出来叫:“灵儿……”
戚曜灵应声过来,唐时锦正好又看到了许天禄,就笑道:“怎么,今天怎么没去找你媳妇儿?”
许天禄都被打趣习惯了,脸也不红了,一本正经的道:“今天还没找着由头。”
唐时锦就笑着把折子给了他:“现在有由头了,去吧。”
许天禄喜滋滋的接过折子就去了。
把折子给了王慎行,王慎行接过来,看了他一眼。
许天禄十分恭敬的垂手等着。
许天禄恨不得一天三趟往这儿跑,女儿闺房里几乎全是他送的东西,上心的很。
王慎行对他也很满意,于是便递了个台阶给他:“四郎那边得了一方好砚,你去瞧瞧吧,这折子我看了,自去找你师父,你不必管了。”
许天禄一喜,施了一礼:“多谢岳父。”一边就貌似沉稳的退了出去。
其实王慎行才刚回来,接了折子,仔细看了,就觉得这主意不错,看起来很“唐时锦”,似乎有些乱来,细想却颇为绝妙。
这样一来,他这边报喜,她那边提建议,两人都有好处,也都合乎身份,而且这么一来,内阁再提陪都之事,更是十拿九稳。
毕竟,皇上正需要一桩大事儿,转移朝野的视线。
于是他又马不停蹄的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