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开始的计划里, 女皇是要借这个机会,利用赵太傅去对付陈国公。接囚的刑部官员, 本应该和晋王府囚犯死在一起的。只要陈国公发难刑部, 赵太傅不会坐视不理, 她只要坐收渔人之利。
而如果赵鸢能死在这这个局里,效果一定更佳。
没料到, 这个小小的赵鸢, 她不是入局者,而是破局者。
事态虽没按计划发展, 但如今局势尚可,就算拔不去陈国公这根扎了她多年的刺,也能给他一个提醒。
她更没料到,面对陈国公的当众质疑,赵鸢竟反问了回去。
赵鸢被陈国公指着鼻子训斥了一通,她闭目静思,脑海里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却不知该不该实行。于是,她悄悄抬起头,看了眼李凭云。
李凭云微微颔首。
她一个眼神,他已意会。
赵鸢挺起腰,抬起下巴,与陈国公对视:“陈尚书,您是质疑我大邺士人的品性,还是质疑陛下的判决?汾县县令张疏得知灾难发生,向长安送了二十封急信,没有一封能够出汾县境内,到底是何人拦住了报灾的信,您当真不知么!”
女皇心中本已有了决定,赵鸢掷地有声的质问,让她心生动容,决定静观其变。
女皇没想到,这么多年,第一个站出来捍卫自己帝王威严的,会是这么一个瘦弱的姑娘。
人群里,声音最大、怒火最盛的人,往往有着绝对的权威。可赵鸢镇静的反驳,竟让大臣们觉得陈国公不堪一击。
陈国公身旁的户部侍郎斥责:“大胆!赵邈就是这么教你的!朝堂之上,你竟敢如此犯上!”
“圣上在上,谁敢称上。”
出言之人,竟是孟端阳。此人是先帝钦点入宫为官,当初女皇登基,他是反对派中最年轻的官员。
表面上他是当众维护起了女皇,实际上维护的则是赵家父女。
赵鸢突然向女皇叩拜,“陛下恕罪,下官确实有所隐瞒!当日下官先去汾县官衙求救,发现县里的衙役都被陈家征用,于是又去了陈府求援,陈府管家不愿通传,他告诉我,让我写信给尚书令,有了尚书令的章,陈家才会出兵。救援时间紧迫,当时下官一时冲动,对陈公出言不敬。下官愧对上官信任,愧对父亲言传身教,愧对国子监诸位夫子敦敦教诲,请陛下依法惩治。”
赵鸢这一招以退为进,李凭云都没料到。
他的心思和其它人不一样。
在满朝风雨中,他置身事外,看着赵鸢的双眼渐渐出现幻觉。
他看到她的背上生出一双羽翼来,它扑通扑通地挣扎,挣扎戛然而止,死寂半晌,突然奋力一挥。
一只雄鹰扶摇而上,冲入云霄九万里之高。
女皇叹了声气,“国公,赵鸢是目无尊长,可你身为尊长,也欠了几分包容。赵鸢所说是否属实,请汾县县令张疏前来,一问便知。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灾情调查、赈济之事,便交给...李凭云,朕命你为汾县巡察,这事就交给你来办。”
女皇这是一句暗语。
汾县不但是受灾的地方,还是女皇的娘家。去汾县察谁?自然是察陈家。
明白人都看懂了,让李凭云去察自己的娘家,说明陛下对他极其信任。
女皇从龙椅上站起来,顷刻间,一只活物从大殿外冲进来,一头撞向龙椅,黄门侍郎柳霖马上惊呼:“护驾!”
等禁军前来护驾时,众人已经看清了造成这一场动乱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是一只隼。
它冲向龙椅,撞死在皇位上。
女皇寿辰之后,隼就代表了鸢。
冲撞皇位,不必筮官来占卜,没学过周易的三岁小儿也清楚这件事是隐喻赵鸢冲撞了女皇的皇位。
陈国公大呼:“是谁把这畜生放进宫的!”
赵鸢嫉恶如仇地盯着陈国公,谁?眼下想要害她的还有谁?除了你们陈家人,还有谁敢!
女皇迷信也是众所周知,群臣鸦雀无声,不敢多做解释。这时李凭云突然道:“这是天上飞的野物,地上走的宫人如何阻止的了?天降异物,当召筮官占卜吉凶。”
担任筮官的,正是当初女皇寿宴,称赵鸢为祥瑞的礼官冯洛。
“陛下!”冯洛惊跪在御前,“这只误打误撞的隼,为大邺挡了灾!”
吉凶辞,向来由人解释,经冯洛这一解释,众大臣心里只觉得妙哉,女皇道:“既然是为我朝挡灾,当以厚葬。这只小畜生的后事,便由赵鸢去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