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长暮……”苏平河弱弱地开口道,“那不是蜘蛛……那是一只猴子……”
段长暮的瞳孔明显震了震,半晌才意味深长地瞥了苏平河一眼:“那也挺罕见的,像你一样。”
苏平河:“……”
今天猴子这个梗是彻底过不去了吗!
段长暮吃完面后,又与苏平河随意聊了聊自己在外的见闻,直到外头传来四更天一块三慢的敲击声,才起身准备离开。
“此去又有许久见不上面了。”段长暮临行前再度深深凝望着苏平河的眼睛道,“你万要珍重。”
苏平河其实已经很困了,但仍旧强打着精神与他作别:“明早我去找你吃早饭吧?”
“你醒的时候我大约都已经出发了。”段长暮微微弯起嘴角,“这顿早饭可能要留待我回京再吃了。”
睡这么晚,明日能早起就怪了,何况还要去淮园给苏淮胥拜年。
苏平河也没再继续跟他客套,只轻轻挥了挥手:“一路顺风。”
段长暮点点头,转身拉开门,院里的冷风灌进来,冻得苏平河一个激灵。
见段长暮头也不回地就往外走,他玄色的衣服就快要融进夜色之际,苏平河没忍住又喊了一句:“段长暮!”
段长暮回过身来,看不太清脸上的神情。
“新年快乐。”苏平河轻声说。
“新年快乐。”他回应道。
很多年以后苏平河还记得这个分别的夜晚,两人似乎都没有什么离愁别绪,仿佛笃定再见之日并不遥远一般。
—
新的一年照例是在刻苦念书,苏平河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真是可怜。
好不容易寒窗苦读十二载考上了大学,没过上两年好日子就穿到了古代,结果又是没日没夜地念书。
古文深奥难懂,写文章更是叫人头秃,好在除去手上的两个铺子赚得盆满钵满之外,她写的话本也在源源不断地给她带来惊喜。
要问如今京城百姓最热门的消遣是什么,无非就是去名苑茶艺楼听戏和听曲儿。
只是他们都不知道,名苑茶艺楼唱的曲儿是苏平河所作,唱的戏也是根据苏平河写的话本改编的。
说起把话本改编成戏曲这事吧,苏平河还得多谢阮娘给她的灵感。
原本她只是在名苑茶艺楼偶遇了来接半夏的阮娘,阮娘就非缠着求她再赐一首新曲子。
她实在被闹得没办法,又教给半夏一首《声声慢》。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从,染红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阮娘听后啧啧称奇:“苏公子赐的曲儿真是首首动人,不如每月都作上一曲卖给阮娘吧?”
苏平河心想,这哪成啊,自己会的古风歌曲统共也就那么些,每月卖一首岂不是不到一年就江郎才尽了?
“我日日都得去书院念书,还得写话本,哪有空月月作新曲子出来?”苏平河连连拒绝道。
“苏公子还会写话本?”阮娘不由得眼前一亮。
“随便写写而已。”苏平河不想掉马,便随意敷衍了一句。
阮娘却是颇为遗憾地叹息道:“可惜阮娘不识多少字,不然也能拜读下苏公子的大作了。”
苏平河这才明白,自己写的话本为何没能像歌曲那样风靡全京城。
大齐能读得上书的普通百姓本就不多,女子更是少之又少,难怪她写的话本只能在贵族圈里掀起了一小波浪潮。
想通这个道理之后,苏平河便主动找到了名苑茶艺楼的掌柜,与他商讨把自己的话本改编成戏剧。
名苑茶艺楼的掌柜姓孟,是个个头不高身材精壮的中年人。
名苑茶艺楼能在京中各大茶楼位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新鲜节目。
因此孟掌柜听完苏平河的主意之后很感兴趣:“既如此,你就将你的话本拿来与我瞧瞧吧。”
苏平河又耗费数月的碎片时间,马不停蹄地创作出了一本《九世》。
剧情讲的就是两位神仙之间历经九世的恩怨情仇,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已经老套得不能再老套了,但却在大齐掀起了万人空巷般的巨潮。
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在谈论这部新颖别致的戏。
贵女命妇们不能随意出门,还会把戏班子请到府上去看。
一时间,名苑茶艺楼的“吉祥戏班”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戏班。
圣上过寿时,为了体现出与百姓同气连枝,竟也邀请“吉祥戏班”去宫里唱了一场。
给圣上唱戏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自然会被刨根问底。
于是,苏平河又稀里糊涂地接到了圣上传召入宫的圣旨。
这是她第二次被传召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