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店的草莓盒子、特价烤鸡和9.9元的肉夹馍,卖爆了,除了没有盒饭,老店的热食区域几乎都照着搬了来。
当晚对账,销售额79808元,差几百元,快八万的营业额。
抢到吃吃吃分店59.9元草莓盒子的网友和博主,纷纷在网上晒测评,跟老店的分量一样,没有偷工减料,用的草莓也超甜,吸引了很多在老店抢不到的顾客,决定来新店碰碰运气。
前一天打出了名气,第二天吸引了很多回头客,客流量较前一天,不减反增,第二天销售业绩破了12万,共12.23万元。
第三天,营业额13万。
开业三天大酬宾过后,草莓盒子、烤鸡和肉夹馍等特价商品恢复原价。
吃吃吃分店开业促销几天,像是把所有顾客都吸走了,附近几家商超老板眼睁睁自家销售业绩狂跌,只有上月的65%。
本以为吃吃吃开业促销结束,五一假期过半,正值假期的尾声,本以为苦尽甘来,能抓住假期旺季的尾巴,狠狠迎来一波客流量,没想到自家店里还是没有人。
过完假期,本以为他们店里冷冷清清,反而吃吃吃分店还是挤满了人。
今年行情不好,这就好比风雪交加,大家抱团取暖,她们吃吃吃反而在雪地里穿着花棉袄,涮着肉,吃着香辣火锅……
谁看了不眼红啊!
本来吃吃吃老店抢走了一波顾客,新开的这家分店,连汤都给他们分掉,吃干抹净,一点活路都不给。
供货商是个老油条,几家商超老板给他施压,人家三天两头打太极,也不知道吃吃吃给他许诺了什么好处。
拿捏不到供货商,几家商超老板一合计,决定断尾求生,搞出低价促销的点子。
日用生活用品搞特价低价引流,发优惠券,满多少减2元,新品免费试用活动,还有免费停车等诸多促销手段……
连续一个月,几家商超轮流采用这种低价促销的活动,吸引顾客,这家超市打折一个星期,换另一家接着来。
这样的低价促销,的确抢走一部分吃吃吃分店的顾客,对老店影响不太大。
目前分店每天营业额从原来的8w多,下降至6w出头。
伤不了分店根基,分店最赚钱,最吸引人的是一个现做现卖的热食区,大部分顾客会到其它商超采购低价日用品,来吃吃吃分店购买热食。
一个月下来,吃吃吃超市还没有大伤元气,几家商超快支撑不住这样的低价引流促销。
日用品本来就不怎么挣钱,低价促销,几乎是赔钱赚吆喝,为了压缩利润空间,开掉部分员工,一个员工干两个人的活儿,导致员工们怨气冲天,顾客享受不到该有的服务。
顾客来店里花钱,还要看员工脸色,顾客和员工矛盾激化,对立,于是恶性循环……
尽管吃吃吃超市不做活动,年轻顾客们更愿意到吃吃吃购物,这里的员工笑脸相迎,热情又贴心,跟回了家里一样。
只是多花一点点钱,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六月中旬,低价促销两个月后,有两家商超老板的财力支撑不下去,把店铺转让出去。
另外三家还在苦苦支撑。
大四下学期,范祥基本不用回学校,现在拿到毕业证,直接在京城当起了京漂。
同一个专业的同学,还在靠家里人托关系找工作,或是准备考公,范祥已经是吃吃吃分店店助,兼职后厨厨工。
过完六月,七月上旬,各大高校陆陆续续放暑假。
吃吃吃饭馆,租金即将到期,她们不打算续租了。
用挣到的一笔资金,另外开了一家饭馆,名字还是吃吃吃,但跟吃吃吃超市没啥关系,股份是她们三人所有。
超市不好招聘到初中级厨师,吃吃吃饭馆却很好招人,只要打出程夏、楚妙和刘瑞的名头,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应聘者。
因为前来应聘的人太多,她们需要亲自筛选一遍,当晚她还收到应杰的电话:“你要开饭店,还缺人吗,我可以哒。”
程夏:“你不是在齐家的饭店干得挺好的,都升了热菜师傅,就这么放弃了,以后不后悔?”
应杰:“你店里不是缺人吗,你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主厨。然了,我也不是白给你打工,除了该有的待遇之外,我要你们红烧肉和松茸鸡豆花的菜谱,给你打工两年,怎么样,这个条件不算过分吧!”
应杰知道自己在大饭店学不到什么,人家主厨自己千锤百炼学出的心得,凭什么轻轻松松传授给他啊!
凭他脸大?
他在饭店积攒到经验和阅历,便立刻跳槽,刚好程夏这边要做中高档饭店,他拿准时机,一方面向对方展现自我价值,一方面提出一个对方比较能接受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