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酒酿小圆子不同,糊米酒里还要加上藕粉,做出来口感,以此才在名字里加上了一个“糊”字。
用糯米粉、粘米粉加上玉米油,揉成圆润光滑的糯米团,搓成长条之后再切成一个个小块。
传统的糊米酒并不会把糯米揉成圆形,反而是随意的椭圆条状。
以前时筠学校的食堂大妈们,会直接把揉好的糯米团拍在锅边,用铲子直接切下一块块糯米条推到锅里。
起锅把水烧开,让糯米条跳进滚烫的热水里,没一会儿,它们就浮了起来。
这时候就可以加米酒了,时筠还加了两勺糖桂花,甜甜的酒香味和桂花香气随着热气散开,整个厨房都变得甜滋滋的。
这时候,她又拿了个碗把准备好的藕粉冲开,然后把藕粉糊糊倒进锅里,沿着一个方向搅拌,防止藕粉结块或者不均匀,最后汤汁会变成半透明状,这就是煮好了。
“呜呜也太香了,我都饿了。”
今天有一批家具要到,所以时振远去农家乐那边看着了,只有沈兰在家里。
杨莹莹拿着相机,闻着厨房里的甜香,肚子似乎都叫了起来。
“三鲜豆皮食材都处理好了,现在做起来很快的,放心啦,不会饿到你的。”
时筠看了下放在一旁的蒸笼,糯米已经蒸熟了,锅里的三鲜臊子也炖到刚刚好的火候,汤汁浓稠,香味四溢。
她拿出个浅口的大铁锅,加热后,一手拿着大碗把绿豆米浆沿着锅边淋了进去,另一手则握住锅柄快速摇晃,让米浆均匀布满了整个锅底。
米浆铺开后只有薄薄一层,眨眼间底下就有些凝固了。
时筠打了个鸡蛋,搅匀后直接把蛋液倒了下去。
依旧是快速的摇晃,金黄的鸡蛋液完美地覆盖了雪白的面皮,再翻过面煎一会儿,三鲜豆皮里的豆皮就做好了。
蒸好的糯米热气腾腾,被均匀盖在豆皮上,四边旁边压成了正方形。
时筠舀起小锅里的三鲜臊子,又在糯米上铺了一层馅料,浓郁的香味中,汤汁渗入了糯米中。
然后她把边缘的豆皮卷起,仿佛给底下的糯米和臊子盖上了个小被子。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在时筠的示意下,杨莹莹拉近了镜头,对准了铁锅。
只见她显示晃动了一下铁锅,里面的三鲜豆皮因为油脂的润滑,可以在锅里自如地滑动。
然后时筠举着铁锅手腕轻轻一扬,看似轻盈不费力,锅里的豆皮却腾空而起,精准地在空中翻了个身,然后稳稳当当地落在锅里。
“哇哦,小筠你太厉害啦,我要截图用这里做封面!”
杨莹莹看着相机里的画面,忍不住小小地欢呼了一声。
剪视频的时候这个颠锅一定要慢放,她脑子里已经都能想象视频发出去之后,肯定会被弹幕刷屏。
要知道那口铁锅可不是家里普通炒菜的锅,之前拿出来的时候杨莹莹顺手试了下,她想单手拿起来都有些难。
更何况现在里面还有三鲜豆皮,时筠甚至是单手颠的锅。
虽然知道她力气大,但每次杨莹莹还是会被震惊。
毕竟时筠身形纤细,长相柔美的,这样的姑娘单手拿着口大铁锅,轻轻松松就把锅里的三鲜豆皮翻了个面,脸上还波澜不惊,实在是对比太过强烈。
镜头里的时筠却没停下,她又在豆皮表面撒上了葱花,翠绿配上金黄,豆皮上还有些被煎得焦脆的焦红色。
色彩冲击力极强,就像鼻尖的香味一样。
最后,一块正方形的三鲜豆皮在锅里被横竖都划了几刀,切成了小块。
“好啦,现在可以尝尝了。”
时筠拿出三个小盘子,每盘里盛了两块,又舀了三碗糊米酒,一起端上了桌。
她们早上一起吃了顿早午饭,现在其实不太饿,但三鲜豆皮实在太香,杨莹莹迫不及待地把相机摆好位置,然后就拿起盘子吃了起来。
盘子里是金黄透亮的一块三鲜豆皮,旁边还有一小碗糊米酒。
三鲜豆皮看上去鲜艳夺目,吃起来也让人印象深刻,外皮焦焦的,内里的糯米很软糯,吃起来油而不腻,滋味鲜美,还有蛋、菇、笋和肉的香味。
制作过程虽然略显繁琐,但是出锅后的味道和口感,绝对值得之前的辛劳。
时筠也拿起筷子,轻轻咬下豆皮,是焦韧的口感,软香的糯米,三鲜馅鲜美而油润,配在一起是最丰富又和谐的味道。
再喝一口糊米酒,桂花香气萦绕在鼻尖,煮过之后酒味已经很淡了,
“也太好吃了,是我之前孤陋寡闻了。”
杨莹莹吃得嘴里都没空说话,直到把盘子清空后才腾出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