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又问:“小笼包是什么?”
二妹很直接地回:“小笼包就是小笼包。”
她其实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但说得理直气壮,几个小孩也不会反驳,很快二妹又从善如流地推销:“想知道是什么不如就尝尝看,保证好味道。”
莫妗笑着接话:“一块钱一笼。”
一块钱不算少了也不算多,有家长在身边的小孩就看着大人,手头上没零钱两个人一起凑,也有两三个点了单的。
莫妗就做多点,小笼包上了蒸笼,雾气散出去肉香和面粉的甜味跟着飘散在空气里,又有人过来点单了。
先拿到的客人是一对母女,小孩妈妈一拿上小笼包,给吹凉一个递给孩子,女孩很高兴,小笼包的大小正合适,她便一口就吃完了,将嘴巴吃得鼓鼓囊囊。
松软又有嚼劲的面皮咬下去里面的肉馅带来的油水,小孩很快嚼巴嚼巴吃完了,她妈妈笑着看她,嘴里吹着小笼包,自己也顺势塞了一个进嘴里,感受到味道,也眼睛一亮。
本来她只买了一份,吃了之后又点两份,塞着手里这一份,送着孩子进校门,小孩还眼巴巴看着呢,母亲敲敲她的脑壳,“这一份够你吃了,别看了。”
看见孩子进了校门,就回去折返拿上小笼包,还捎带了两个茶叶蛋,回去给爱人吃。
小笼包大受欢迎,在二妹和小妹俩人进了校门之后没几分钟时间,她就卖完了。
这让莫妗很惊喜,也不愧是学校这个地方,小孩子里面手头没多少钱,一两块也是有的,他们真算得上消费大军了。
莫妗清点了一番,茶叶蛋煮得多,没有卖完,下午加热加热再卖也可以,看了时间,她准备回去休息了,补个觉下午继续干活。
二妹和小妹进了校门,两个人都很拘谨的跟着人流走,从门口的板看见自己所在班级。
她们迷迷糊糊地挤在人流里,差点没找到班级所在位置,学校虽然小,但也有六层,对于小孩子来说,六层已经是很高的层级了。
学校每个年级上来都会分班级,她们也知道,跟着人进到课室就找了位置坐下来。
开学的第一天通常都是发新课本还有认识新老师,因此二妹和小妹俩人也缓解了心里的恐惧感。
二妹很迅速地在教室里面认识了新朋友,她本来就是外向的,讲话叽叽喳喳,人稍微强势又迷糊的,对很多东西敏感又不在意,习惯了环境很快就适应了。
中午下课,看见孙白珊骑着单车过来,二妹很高兴,跟同学说了再见,就拉着小妹往姑姑的方向走。
一辆单车坐俩人,小妹坐前面,二妹坐后面,孙白珊在刚开始学的时候根本不敢这样,现在是没办法,慢慢来就好。
回到家里,桌子上已经盖着饭菜了,很简单的几个菜,是莫妗提前做的吃了出门,她们回来蒸一蒸直接吃就可以了。
下午去上学,孙白珊就送不了她们去学习了,小孩睡了午觉就爬起来,慢慢走过去。
学校的生活是快活的,但是小孩也是有烦恼的,比如下午班主任就走了进来,说调整位置。
二妹和小妹两个人不肯分开,但俩人身高不同,小妹坐前排去了,二妹到中间去了。
小妹显然拘谨了许多,同桌是个女孩,对方有自己的好朋友,不去跟小妹套近乎,但至少相安无事,下午开始,有些老师就开始讲一些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她沉浸在知识,也不去在乎环境是如何了。
莫妗中午到菜市场摆摊一个小时,也不再摆了,又买了一堆食材蹬着小车摊回去,开始准备食材和制作新的腌制品。
腌制品市场还不错,这一周时间下来,也有五十多的收益,很稳定。
如果想要扩大也不是不行,但莫妗还没想好,扩大肯定要招人,至少先干一个月之后看看。
忙活到出摊前,她终于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傍晚出摊的跟早上的肯定不一样,香豆腐狼牙土豆出场了,还多了摊煎饼。
现在手抓饼这东西还不流行,估计是工业还没像后世来得发达,半成品手抓饼还没有,想买也买不到,莫妗问过了很多百货店的老板,她们都不认识这东西。
莫妗只好根据自己记忆的煎饼果子,改良一下,自己摊饼再放自己做的脆条,放上其他的东西,卷一卷包一包,也是饼。
一份卖一块五块,卖出去就是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