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了一个尚书的乌纱帽◎
慕姝的一句话落, 紫宸殿上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摄政王还没回应,但所有人都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满朝文武,都恨不得自己此刻不在场。
当然, 也有许多人在心底偷着乐, 比如宰相。
但是,所有人都没说话, 恨不得屏住了呼吸。
倒是有人神态淡然,气势凛凛,站在最前脊背都不曾弯曲一下。
没错, 就是龙傲天。
大臣们虽然都低着头, 面色都被遮在官帽之下。
但多年练就的本事,眼角的余光轻轻一扫,其实大半个朝堂、至少身边最前的同僚们作何反应, 就都收入眼中了。
女帝也太勇了吧!
这已经是女帝今天扔下的第二个大雷了!
完全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大雷!
第一个大雷是要将男宠立作国师。
嗯, 现在大家还在据理力争, 还未施行。
但从女帝登基以来, 有聪明并善于观察的人已经发现了, 似乎女帝就是个执拗性子, 但凡是她认定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底!
桩桩件件,总是将所有人打得措手不及(心血来潮)。
将局面搞得一团糟,将所有人都震得暂时没法反应(pua大法)。
然后快刀斩乱麻(迟则生变,没有底气)。
在看似不可能的局面下(太多了,数不清)。
最后,拿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解决方案, 比如募捐令。
比如, 现在的, 在所有人的反对之下, 甚至不惜提出了要与群臣打赌。
简直是,特立独行,闻所未闻。
女帝行事作风,似乎就透露着一股,什么事情都要做到底的坚持与执拗!
而现在,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女帝又扔下了第二个大雷。
事实上,慕姝方才那句冷淡而掷地有声的“王爷就彻底卸了这摄政王的职位,告老还乡吧”这句话。
比起第一件事,都衬得要立国师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了。
这可是摄政王啊!
几乎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摄政王!
女帝到底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有着十足的底气,敢说出这种话啊?
女帝到底知不知道,朝堂之上,有多少官员是摄政王的党羽?
包括现在这么想着的“自己”。
只要摄政王一句话,信不信明天上朝之人就少了大半,朝堂中能有大半的人称病告假。
只要摄政王发句话,女帝现在每天还能批阅的奏折,就再也递不到她手上了。
摄政王从前朝起就积累的人脉、威望,恐怖如斯。
在先帝崩逝,或者说从先帝中后期开始,再至女帝登位,摄政王几乎是无冕之王啊。
不过,事实上,满朝文武也从未想过,年纪轻轻的女帝,居然有朝一日,一句话能和摄政王呛声。
有这般胆量。
也没想到,他们会在脑子里苦思冥想,女帝是否有什么底牌?
难道身边的哪位同僚早就暗暗归入女帝旗下了?
而非直接觉得女帝荒谬。
好吧,他们现在也是这么觉得的。
其实,慕姝说出这句话后,就知道,自己有点冲动了。
但她,并不后悔。
面对自己一句话后,满殿的沉默“抗议”,她非常稳当、冷然地高高坐在龙椅之上。
语气森然,面色含笑带怒。
尽管她的后背已经沁满了冷汗。
不知到底过了多久。
反正,群臣都觉得自己腿失去了知觉,整个身子都有些麻。
慕姝并未催促,她甚至不再看成呈。
因为,看到对方那张脸,她就能回想起对方的龌龊心思。
犯恶心。
她坐了一会儿之后,见摄政王还未回应,觉得等地无趣。
缓了缓心神,直接唤了一声:“林正风。”
???
群臣被她突然脱口而出的一个人名愣怔了下。
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林正风是谁。
当然,被呼唤的林正风本人也愣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站起身,恭敬地行礼后回道:“臣在。”
听见声音,朝来源处望去,群臣才反应过来。
哦,原来是翰林院修撰。
正在一边记录朝会呢。
女帝叫他干嘛?
慕姝无视了许多“鬼鬼祟祟”的目光,自顾自地吩咐着:“林正风,左右现在无人说话,你空着也是空着。”
“这就开始拟写圣旨,就按照朕刚刚说的赌注,写好后下了朝,便可以交与众爱卿签字画押了。”
林正风没有多问。
干脆地应下:“是。”
咦,居然没有随大流的愣一愣。
小伙子心理素质不错。
慕姝多看了他一眼。
眉清目秀,五官正气,很有文人模样,说不定是个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