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穿越登基第一天(253)

作者:凡凡凡凡鸽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赵潜愣住了。

他仔细地看了李申青和钱行书几眼。

居然真的没有反对。

只是在真心忧愁钱不够。

慕姝也愣住了。

钱行书也是个社会主义好苗子啊!

连“试点”都知道了。

嗯……怎么说呢?

群臣难道不知道普及义务教育对自己的权利会有损害吗?

但是一看赵潜和女帝的样子,就是……这又是一个不管怎样都会推行的政策。

女帝这副姿态他们已经很清楚了。

就是不管你们怎么反对,我都是要这么干的。

慕姝不知道群臣已经把她的态度摸得一清二楚了。

不然就会感慨,自己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演技磨练得还不够成功。

好了,想通了这一点的群臣懒得出去做无效的反对。

只是认真思考了下。

考科举有多难,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即便是义务教育,但说实话,他们还真不觉得,短时间内会有多大的效果。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地洞。

他们觉得,那些普通平民能有几个考上科举的?

若要全境的普及,而且赵潜说的义务教育六年,六年能学出个什么名堂?

唉,不过是女帝心善,想让最底层的百姓们识点字,日子能过得好一些罢了。

就说是科举。

难道他们家中后辈,那些三岁启蒙、家中底蕴丰厚、自小名师辅导的孩子都考不过义务教育的普通百姓之子?

那真是笑掉人大牙了。

这样的子孙后辈,也就能当个纨绔子弟。

他们谁不是一个人就有一堆子女的?

总不能五六七八个、十几个里挑不出一个有用之才吧?

而且,钱行书还说先搞个试点呢。

那就等试点下去先看看效果呗。

其实,群臣这样的想法。

和一年以来慕姝持续不断的“PUA”逃不开关系。

大概是从女帝登基上朝的第一天开始吧。

他们就被不停地打脸,不停被嫌弃无用。

女帝没说出口,但谁都能从中看出那份嫌弃。

嗯,主要是他们自省反思,也是如此。

直到今日,他们懂了一个道理。

在朝堂上没用的臣子,迟早得下台。

他们都这个待遇了。

子孙后代,没用的也这样吧。

科举都考不上,不如直接在家混吃等死好了。

因此,慕姝和赵潜以为会有的反对根本没掀起波浪。

有臣子非常自觉地站出来开始讨论:“若要全境普及,可是民间有学问者甚少,老师从何而来?”

应该说最有学问的那批已经都在朝中为官了。

“陛下,臣斗胆建议,不如让科举落第的举人们去往各地当老师,朝中官员忙碌,剩下最有学问的便是曾经的举子们,不妨将愿意教书的举子们也收编朝廷,给予一个教书育人的官职?也算入朝为官?”

不然,举子们大多都还想着自己继续考,可不会愿意去教别人。

这去教书,也算入朝为官的话,就不一样了。

慕姝沉默了下,看着无人反对的朝堂,叹了口气。

才对站出来提建议的臣子笑着表扬道:“爱卿的这个建议甚好。”

……

朝堂之上一片讨论之声,欣欣向荣。

接下来,继续讨论了许多国策。

慕姝看着踊跃发言的臣子们,心情居然有些飘飘然。

莫非她就是当女帝的料么?

怎么才一年。

她第一次上朝时,臣子们的表现,和如今这群体贴上进的臣子们,真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呢!

嗯,这都得归功于一个优秀的领导人。

慕姝艰难地压了压嘴角。

咳咳,要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戒骄戒躁!

在有了明确的国策,一个朝廷、各部门都全力高效运转起来以后,大慕发展的速度,简直可以用腾飞来形容。

当然,这完全比不上华国建国以后到她穿越之时的改天换地那么腾飞。

但在一个习惯了墨守陈规、底层百姓习惯了磨难与麻木的封建社会里,完全是焕然一新。

时隔多年,大慕重开科举,适当调整了考试的内容方向,选出了一批专业性更强的人才。

投入各个部门,积极实践,飞速成长,良好运转。

到了下半年,渔阳郡的红薯已经成熟过两茬。

完全惊掉人下巴的产量,让大慕全境百姓们都望眼欲穿,希望种植这样的神种。

曾经被要求种植沈潦带来的那些高产种子还心有怀疑的百姓们全都打起了精神,每日喜笑着下地种田,期待丰收。

而因为产量提高,听闻朝廷开展义务教育的百姓们,全都兴致勃勃地放开了家中小辈。

“虎娃,家里不缺你一口吃的,也不缺你干活,你放心去上学,要是考科举当上了大官就是光宗耀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