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平还在西屋劝杨媛,听到外边杨妈这一声,两人不约而同扭头朝外看,杨媛最后快速说一句,“哥,我真没跟妈没置气,你看我现在像是赌气样子吗?儿女大了总要离开父母的,我早晚得离开家生活,而且那边房子挺好的,我自己一个人住,想干点什么也自由。你就放心吧,我想的很清楚,一会你也可以一起过去看看。”
说完杨媛不等杨文平还要说什么,立刻出去了,“怎么了爸妈,谁来的电报?”
此时杨兰也看完了电报,对比杨爸的愁闷和神色戚戚,杨妈的激动忿忿,杨兰倒是不知该作何表情了。
刚才她还和父亲搭腔,劝妹妹留家住,此刻再抬头看杨媛,心里想的是,幸好有房子了,能有地方出去住。
这时后边的杨文平也出来了,不明所以,从杨兰手里拿过电报,和萧书婉杨媛一块看。
这是一封只看字,就能读出很暴躁的来信。由于电报按字收费,比较贵的缘故,一般人发电报都是尽量简洁,可这封电报不一样,挺长的,足有半张纸。
只是,杨媛看不太懂,电报大致意思是,一个男人死了,他的孩子很不懂事,处处惹祸,母亲也不想要她了,让杨爸过去接孩子。
可为什么要杨爸接孩子?
“爸,杨利民是谁啊?”杨媛直接问出来。
只见那杨爸长长吐出一口气,表情凝重又复杂,好一会才吐出几个字,“你八叔。”
八叔?哪来的八叔?杨媛脑子里的弯儿还没转过来,杨妈发出一声重重的冷哼,“屁的八叔,你们没叔。”
杨媛暗自挑眉,左右瞅了瞅,这个冒出来的八叔跟他们家有什么过节吗,怎么杨妈看着比刚才对她的气性还大?
第138章 旧事
杨家小六出生的时候,杨元才五岁,不怎么记事,杨文平九岁,他看见了也记下了,但有些事情也不是很明白。
倒是杨兰,小时候不是个能待住的孩子,跑来跑去没少听大人们说话。知道的也就多点。
现在杨家生活在江田市的兄弟几个,杨爸是最小的,但是他其实排行第七,下边还有杨八叔叫杨利民,以及杨八同胞亲妹妹,杨小姑。
杨八杨九的母亲就是当年杨爷爷娶的最后一个媳妇,那个为杨爷爷挡枪而死的护士。
护士牺牲在战地医院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杨爷爷一个大男人,还要面临战火,怎么能养的了孩子。
所以,后来队伍转移,路过护士家乡,杨爷爷找到护士娘家,将杨八杨九一双儿女给了孩子舅舅抚养。
杨爷爷因为先前被强制征兵,入得是国军队伍,后来国内打仗的时候,国军连连败退,他们眼看形势不好,一小队偷偷摸摸商量着,脱了衣服装老百姓,跑回来了。
就这样,心照不宣,糊弄过去,好在没被人翻出来,杨爷爷后来过得倒也还算平顺。
建国后,他其实也带着家里人,去四媳妇护士娘家,想把两个孩子接回来,但是,那时候从小在外家长大的杨八杨九,对杨家及亲爹陌生的很,也不想回来。
见两个孩子确实对这边家没有一点向往,杨爷爷将他们带回来认认家门,给家里祖宗挂像磕头上香后,就又送回去了。
杨八也就是杨利民,长大后,入伍,参军,很快在军里混上一官半职,引得杨爷爷得知后,很是高兴一段时间,可以说,杨利民是九个孩子里边,混的最好的。
但是,几年后,杨利民过来江田市探亲,杨爷爷催他年龄不小,该是要个一儿半女了。杨利民无奈道出实情,不是他不想要孩子,而是他身体有问题,要不了孩子。
甚至因为这个事情,妻子跟他闹离婚,他这次就是来办离婚事情的,因为妻子娘家城市离这边挺近,就顺道回来看看。
杨爷爷一直很看好自己这个小儿子,猛然得知不能生育,好像完美的雕像上突然染上墨点一样,让他接受不了。
而且杨利民当时是排长,他的妻子是他营长的侄女,这在杨爷爷心里,觉得失去了这样的儿媳妇,就是没抓住抛过来的橄榄枝,往后再想往上升,就少了助力。
后来杨爷爷带着杨二奶奶,专门让杨利民带路,去了八媳妇家一趟,具体怎么谈的不知道,但回来后他的做法,就说明了一切。
那时候,杨妈刚生下六小子第十天,杨爷爷就来了,想干啥呢,打主意让杨爸将儿子过继给杨利民。
气的正坐月子的杨妈,扶着墙出来骂,自己亲生的骨肉绝不可能给别人养,就是吃糠咽菜,割肉卖血,她的孩子她也要自己养。
当时杨妈气得慌,捶着床板哭,本来就是大龄产妇,因为这个更是连奶水都气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