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得只想翻白眼,这女人脑子真是不行。
“你忘了,朝中的大臣,可都是历经苦读后,才能站在大殿中与朕议事的。祁钰才能不及,想翻出什么浪花也不如那些人心眼子多。再说了,此次曹吉祥带着阉贼们作乱,若不是祁钰早早密告于朕,让朕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事情也不会如此轻易地收场!可见祁钰确实是一片忠心赤胆,你总是这样对他,难免寒了他的心,反而让有心小人有机可趁!”
朱元璋说得句句在理,太后无力反驳,她只能吃惊地瞪着突然变得伶牙俐齿的儿子。
朱元璋也不惯着她,直接道:“出征在即,朕还有许多事情要忙,你先回后宫吧!宫中阉宦抓了一大批,你与皇后赶紧再选一批可靠的进宫来。”
于是,太后就这样被送走了。
一直到返回自己的宫殿后,她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皇帝对着我称朕了?”
一旁的宫女非常不忍心地点头:“是的,太后娘娘!”
孙太后顿时觉得心口堵了一团似的,十分难受。
朱元璋才懒得管孙太后,准确地说,他并不想管朱祁镇的后宫。送走孙太后,他的心思立马回到了出征一事上。
到了下午,朱元璋准时率众人出宫,大臣们看到郕王也在,都有些惊讶。不过想到今日郕王的表现,顿时有了些了悟。
从前皇帝信任王振,结果王振一党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如今皇帝估计是痛定思痛,决定将信任转移到自己的弟弟身上了。
朱祁钰骑着马,心中还有些忐忑。他知道以前太后对他的防备,没想到这次皇兄直接让他接触军队,真的一点都不怕他造反吗?朱祁钰感觉又暖心又有些担忧。
一路骑马来到三大营,因为御驾亲征一事,军营中正火热。
朱元璋一到军营,看到军中规划齐整、斗志颇高的样子,心中略微满意。
老四朱棣建立的这三大营,颇为合他的心意,三大营分为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部分,各有所长,又互相掣肘竞争,在战场时,又能互相配合,确实是非常聪敏的建制。
在听天幕说土木堡之变事,朱元璋还以为三大营有多废,恐怕犹如这朝廷一般,被蛀得千疮百孔了。只是现在一瞧,却发现三大营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可是,三大营越好,就越说明朱祁镇的废。如此一支强悍之师,在被朱祁镇磋磨了一个月后,也难免会成为一击即溃的军队。
说白了,还是因为朱祁镇太无能!
每每想起那个蠢东西,朱元璋都是一肚子气。
朱元璋等人进入了军营没多久,各主帅副帅等纷纷前来见驾。
朱元璋也没和他们多寒暄,只问:“朕让你们挑选的人,可都选出来了?”
“回陛下,都选出来了。”
“那让朕先看看。”
“是!陛下!”
朱元璋昨日下了谕令到三大营,命主帅们按照他提出的标准,选出一些人来,
这些将帅们,虽然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只估计是要用于此次出征瓦剌的,便都用心选了人。
近一百个兵卒被领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慢慢地走了几个来回,微微点头表示满意,看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选了人了。
朱元璋命朱祁钰到自己身边来,问:“可读过兵书啊?”
朱祁钰忙摇头:“回皇兄,没有。”
为了他和母妃的安全,哪里敢表现出对兵书的兴趣?
朱元璋觉得有些遗憾,不满道:“作为皇子,怎能不读兵书呢?今日,我便教你一些如何选斥候的法子。”
斥候,也就是军中的探子,在行军打仗时,专门用来打探敌情的,是古代对侦察兵的称呼。
此时众人才知晓,皇帝是要做什么。
在宫中看过天幕的人,也有些明白过来了,天幕说过,此次战败的一个原因,便是军情不畅,也就是对瓦剌军没有任何了解,甚至瓦剌军追在屁股后面了,明军还一无所知。
皇帝此时选斥候,也是打仗所需啊!
这次军营中选出来的,都是行动敏捷且长相平凡之人,斥候需要的就是机灵,但是不引人注目,最好能像一滴水藏于水中一样,很好地隐藏自己。但同时又要有机敏的头脑,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能飞快判断眼前的形势。
第36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