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所有制“,令众帝王都有些懵,因为无法想象后世没有皇帝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子的,所以难以想象出,“国家”是谁的,国有制的东西,又是谁的。
帝王们不约而同拧紧了眉头,好想天幕能仔细讲讲这个国家所有制。
只可惜天幕听不到他们的心声。
【第二条,改革人口制度,将奴婢改为“私属”,不得买卖。这条有如今“人不分高低贵贱,天赋人权,人人平等”那味儿了。但这个措施,在当时是无根浮木,你说不能买卖,人家便能想出别的名头,来代替“买卖”的说法,但本质还是买卖;而且在那个时代,许多人是靠着为奴为婢活下去的。王莽这条新政,就有些没考虑社会的现实状况,有些强行搞了。胤禛也废除过贱籍,对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主播还是觉得,在帝制时代,这种人分贵贱、有人高高在上,有人低到尘埃的情况是改变不了的。社会制度就决定了这种情况改不了,除非帝制崩塌。】
第208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16)
帝王们很快反应过来, 这点倒是和天幕所说的后世,合上了。
因为帝制的崩塌,世界上没有了皇帝, 所以后世也能够不分高低贵贱了。
李治听得有些懵逼, 李世民却听得两眼放光。
李治不由得好奇问:“父皇, 这个国家土地所有制是什么意思?又如何能做到人不分贵贱的?”
废除贱籍一事, 稍稍还能理解一些,可是怎么可能人不分贵贱呢?人的姓氏、籍贯,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啊!
李世民道:“我似乎能略理解一些,为何天幕说, 这个世界到了一定的时候, 帝制就会崩塌了。”
李治:……?
这好像不是自己问的问题吧?
李世民轻轻笑了一声:“当世界飞速发展的时候,整个国家, 要面对的是来自外面的压力,整个世界就成了利益争夺场, 而那些国家与国家,便会像那些世家一样, 又互相争夺,又互相联结……”
李治:呃……
(父皇说的话, 我不太懂, 但是我要努力做出一副听得懂的样子。)
“……如此一来, 国中的土地,便像是家族中的公田一样,不属于某个人,而属于整个家族……”
李世民知道, 自己的理解和解释,肯定会有偏差, 但他琢磨了一番后,觉得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李世民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看到后世是什么样子,如天幕所说,社会制度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以千年后的事,对千年前的人,没有完全学习复刻的可行性,但这不妨碍,他依旧充满着兴趣和求知欲。
李治只剩下阿巴阿巴了,他感觉亲爹好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好像又没回答,继续追问,会显得挺蠢的。
“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是什么意思?”赵德昭也有些晕了,人权是什么,天赋是谁赋予?上天还是天子?平等又要如何平等?有钱人如何和乞丐平等?
天幕这次的话,并没有特别多,赵德昭却感觉信息量爆炸。
赵匡胤也露出难色,他读的书,可以说是不少了,可是依旧无法解答眼前的问题,赵德昭问出来的,也是他心中的疑问。
赵德芳则又打起了哈欠,对于不理解的东西,他向来没很大的求知欲,直接略过就好。
赵德昭叹息,这些问题,别说是他父皇,恐怕天底下也没几个人能解答的,看来以后,他要时时记挂着这些问题,想起来一次,就要纠结一回了。
朱元璋听到什么废除贱籍之类的,就没什么兴趣,直接道:“这些都先别忙,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让天底下的人吃得饱穿得暖,才是最重要的。”
过过穷苦生活的朱元璋,太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了,实在是难熬啊,在他朴素的价值观里,就觉得别的都是虚的,填饱肚子穿上衣服,才是最重要的事。
朱棣一边顾忌着亲爹的情绪,一边小心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看天幕中天女面色莹润的样子,再加上她身上的衣服配饰,我觉得,后世的人,吃穿上的问题应该不大……”
朱元璋一下子愣住了:“嗯?!”
朱棣继续慢慢吞吞道:“父皇,您也知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研究前史和读书的事,本是少数人才能做的事,因为读书费时费力,没有十年寒窗,难以出头。可您看天幕中,天女公开谈论史上帝王将相,并作出了许多与史书上截然不同的点评,为何要如此?因着若论调不新奇不合理,听者便不会接受。您觉得,在一个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国家,他们会有精力来做这种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