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一下子就对上了:那是太宗皇帝啊!
高力士哭着笑着,整个人滑落到地上,最后跪坐着对天叩拜:“天啊!天啊!您是故意这样安排的吗?”
待到太医赶过来时,看到高力士那样子,顿时惊吓了一把,忙上前把脉施针:“高公公这是受了不小的刺激,气血攻心,冲击脑中,让他有些神志不清醒了,快将他带回去!”
小太监们手忙脚乱地将高力士,送回了他自己的屋子。
李世民小憩了一会儿,醒来就听到小太监说,高力士病倒了,还描述了一下他疯魔的样子。
李世民知道,高力士是猜到了,如今的皇帝不是李隆基了,而是换了人。
“让高公公好生歇着就是。”李世民吩咐道,顺便命库房拨一些药材过去。
以后这宫里,还需要高力士帮着弹压着些,不能让他那么快就没了。
高力士病倒一事,并未影响到太多人。
李世民依旧每天叫李亨来分折子,分完折子,就让他去看看高力士。
高力士慢慢地也想通了,既然是太宗皇帝,他就更不应该质疑皇帝的决定,毕竟他可是难得的睿智又贤明的皇帝。
于是,李亨就感觉,高力士也变得有些怪怪的了。
李世民前朝的速度也不慢,很快就发布了要开恩科的政令。
朝中没有人可用,那他就搞科考,重新选拔人才来,再把那些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慢慢地换掉。
李世民也知道,天宝年与自己的贞观朝完全不同,贞观朝时大唐新立国没多久,一切都是打碎了重建,阻力来自现实而非人;但天宝年朝廷中势力已经形成,盘根错节,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利益,都会有非常大的人力来阻拦。这就很需要精力去处理应付了。
相对于杨国忠被下狱这件事,开恩科一事,反而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杨国忠的倒台,才关系到了更多人的利益,只有少部分人才感觉,这个事情怕是皇帝谋算深远的一步。
李豫正在刑部看着案卷,要把杨国忠插手过,或者影响过的案子都找出来,李倓从外面冲了进来:“大哥!大哥!有大事!圣人要开恩科了!”
“这算什么大事?”李豫有些嫌弃道,“这杨国忠一倒,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进去,朝中肯定要补充新人才行的。”
“不仅是这样!圣人这次还特地表明,允许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参考!不限来自何处,不限身份门第!只要祖上没有犯过事,不是贱籍的,都可参考!”
李豫顿时一愣:“什么?”
李倓十分高兴看到平时一副老学究模样的大哥,露出这样的神情,更加有兴致了:“虽是如此,可贫家子弟有几个能读得起书的?要我说,圣人这是多此一举。”
李豫摇头:“当然不是!即便如今寒门贫家读书人少,可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们中就会有人走上这条路,到时候……他们会与门阀士族的子弟抢官位,抢机会……”
“可是,他们也抢不过啊!”李倓说。
生在皇家,从小就看着各种斗争,多少人是靠着家里的,李倓可太清楚了。现在什么都讲究个门第,没有大家族在背后做靠山,不说完全的贫家子,就是那些没落贵族的寒门子,也十分艰难地在挣扎。
李豫看着李倓,说:“所以,圣人肯定还会有别的安排!”
李倓看着大哥两眼放光,顿时心里有些瘆得慌,忙问:“大哥,那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豫微微一怔,随即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当然是好事,是一件极好的事。三弟,你可还记得天幕说过,大唐社会,上下流动性极差,上层贵族占有了太多的资源,导致下面的人活不下去,所以社会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李倓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大哥,你的意思是,让贫家子参考,能解决这个问题?”
李豫轻轻摇头:“要解决,哪有那般容易,至少须得几代帝王齐齐使劲才行,可是……”
可是,想到自己那个懦弱无主见的太子父亲,李豫心中顿时有些凉了。
皇帝荒唐了十多年,前些天的天幕突然让他醒悟,可是他年岁不小了。
这事儿传开,各世族大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似乎是有别的意图,让贫家子参考,应当不是他一时兴起做的决定。
也有人担忧,贫家子会影响到各大家族的利益。
但许多人想到皇帝的年纪,便不再把这个事放在心上了。如今的太子耳根子软,身边的良娣和太监都能哄得他随意改主意。待现在的皇帝死了,太子上位,他们也有的是办法和机会,将贫家子赶出去。